南方周末特约撰稿 高群书
权当冷笑话
A:以下权当冷笑话听。
中国也有个讲拆弹的电影,叫《千钧。一发》,曾获第11届上海电影节最佳男主角,评委会大奖,但发行惨败,至今连正版碟都未出。导演羞愤之下,去拍了SM大片《风声》。
为了替《千钧。一发》鸣不平,美国女导演、卡麦隆的前妻凯瑟琳·比格罗花1200万美金,重拍了一遍,改名《拆弹部队》。
这是个貌似合理的但目的很不纯的想象,尤其是,此话由《千钧。一发》的导演说的,有点不要脸。
B:以下纯属真实,如有虚构,请勿对号入座。
电影《千钧。一发》导演的美国经纪人Peter看完《千钧。一发》后第一时间说:这是我本年度看到的最好的华语电影。鉴于Peter看完《天堂口》之后也这样说过,很多人都冷冷地笑了。然后,Peter先生又说,我觉得应该把改编权卖到美国去。Peter的CAA美国总部的同仁看过影片后也很惊奇电影里表现的事件。
Peter说,美国人民很喜欢这部英文名叫《Old Fish》的中国电影。
美国电影学者大卫·伯德维尔看过后盛赞:“如果人们认为所谓‘外国电影’既不着边际又枯燥乏味,就给他们看《千钧。一发》。”
Peter接着说,柏林电影节主席也很喜欢此片。但电影节的最后回复是,这是一部主旋律电影,谢谢参与。
感谢奥斯卡
《拆弹部队》气氛的营造还是很好莱坞的。这就是美国电影,必须好看,必须有人性挣扎,黑暗与光明的比例也基本不失焦,悲悯的俯视或平视;残酷的温暖,战栗感,主流价值观和适可而止的叛逆与边缘化。
一些元素和《千钧。一发》很像,幽默,拆弹,嘟嘟囔囔絮絮叨叨,手持摄影,非明星,贫民区,三条腿的猫,缠绕在电线上的磁带芯,很强大、很油菜、境界其实都不高的拆弹专家。
《拆弹部队》3月8日之前的全球票房不到2000万美金,严格来说,肯定赔钱了。如果再加上宣发费用,《拆弹部队》如果不获奥斯卡奖,肯定会赔得底掉。幸好,上帝在地球毁灭之前大发善心,在“三八妇女节”为《拆弹部队》施了一个大大的魔法。接下来的再发行,票房沸腾将是非常可能的,好莱坞独立制作电影重新发行再度辉煌的例子罄竹难书。
但显然中国电影《千钧。一发》不会有如此幸运,虽然导演也曾幻想让这个片子代表中华民族参加奥斯卡外语片竞赛,但领导还是坚持了《梅兰芳》。
补充说一下,《千钧。一发》目前票房不到200万元人民币,幸好有政策护佑,片子略有盈余。感谢政府。
50万美金和1200万美金的致命区别其实还是很明显的,《拆弹部队》是一部堪称精细的电影,有时候,你会感觉到精细得令人嫉妒,其中两场戏尤为明显,一场是威尔停止引爆,开车去炸弹旁边拿手套时,两搭档突然诡异地讨论起误爆来,俨然一副要按下按钮引爆的样子,沉静而惊心动魄。另一场是路遇狙击,双方对峙互射各有伤亡,真的是冷冷的残酷,默默地惊心。
这种精细指的是导演心态和关注点,给细节和气氛足够的时间不是每个导演都敢做的。而《千钧。一发》明显有点心慌,有点浅尝辄止,有点卖弄真实,有点故作平静,有点顾左右而言他,未敢犀利,亦未敢牢牢地固执地注视。虽然该导演也曾辩解说,50万美金和53天拍摄期不允许精雕细刻。
从《拆弹部队》目前的呈现来看,脾气很屌的卡麦隆是必须要离婚的,具有如此强悍心理的女导演谁能驾驭得了?你分明感觉到,这位纯爷们女导演在最触人心底的柔软处仍然执著地有条不紊地从容地像外科医生似的精分细缕,细嚼慢咽,没有在验尸房工作十年以上的资历堪称奇迹。
这也是美国电影
强人总是奇特的,和《千钧。一发》老鱼一样,威尔在上任之初就表明,没想做个完美的接班人,只想尽力而为。
威尔上瘾似的拆弹,似乎是命运的必然,舍此已无快乐而言,妻子、儿子、房子,皆可高高挂起,他只想向着炸弹走去,影片的结尾就是这样明显地喻示着:身穿沉重的防护服的威尔又进入了365天的轮回。此时,必须明显,清晰,哪怕遭人不屑,这也是美国电影。
此威尔与女导演凯瑟琳·比格罗脾气怪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