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评论:民营剧社演出占舞台六成有利有弊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3月22日15:18  新民晚报

  话剧是一门高度综合各门类艺术形式的群体活动,兼具表演性、剧场性、文学性和社会性。因此,国内有中央戏剧学院、上海戏剧学院两个高等院校培养专门人才。不过,当下上演于京沪两地的话剧剧目中,六成以上为民间剧社乃至业余团队制作,形成“职业话剧,业余当道”的独特现象。

  制作卖力 唱了主角

  据统计,去年上海一年上演的新剧目超过80个,其中33个出自上海话剧艺术中心,4个来自挂靠在国家话剧院孟京辉工作室,5个来自台北和香港的民营剧团,剩余的40个左右均由小规模的京沪民营剧社或中戏、上戏师生制作。如此算来,活跃在话剧舞台上的演职员,超过六成是业余或“准专业”人士。今年3月至5月,已经上演和即将上演的35出剧目中,有23出剧目出自民营剧社,比例接近七成。

  为了生存 贴近生活

  民营剧社的成员,相当一部分是毕业后没有进入专业院团但热爱话剧的戏剧学院毕业生,其中相当一批来自成人教育班,团结起来“自己创业”,所以排戏的第一目的是养活自己,多半以市场为目标。现代人剧社是上海第一个民营剧社,成立十余年来,不仅不断拓展了小剧场话剧的题材,引领着白领话剧、推理悬疑剧的风潮,甚至还让从来不离开英国本土的《捕鼠器》原班人马到沪演出。

  由于民营剧社演职员的年龄与以白领为主体的观众比较接近,剧目大都贴近观众的现实生活,看剧名便一目了然——《爱情领鲜之搭讪培训班》《下班抓紧谈恋爱》《加薪秘诀》《隐婚男女》……有的剧名还搭上了社会热点的顺风车,如《我爱周立波》《上流社会的腔调》等。现代题材的话剧,舞美道具成本不高,甚至有家具商的赞助,只要多演出几轮,大多能收回成本。据悉,一位毕业于上戏成教班不过3年的制作人,靠话剧制作年收入达到50万元。

  艺术退位 隐患浮出

  民营剧社的活跃,丰富了话剧舞台,但也带来隐患,因为他们并不把艺术作为第一追求。这类话剧注重热点和话题,其中一些仅有“社会性”而缺乏表演性、剧场性和文学性。例如《股票那点事儿》,排演仅7天,看点在于“愤怒主播”万峰与“温吞水”主持人温喜庆就股票话题的“互动”,而这两位“主演”没有相关表演经验。而《我爱周立波》这出话剧,竟然事先并未告知周立波本人,就已“借光”出票,且剧情也与周立波毫无关系。甚至还有的话剧在挑战社会道德标准,例如《隐婚男女》。

  身为上戏教师、同时也执导话剧的周可表示:“作为民间剧社,不应该承载引领观众领略话剧艺术魅力的责任。我们首先要考虑生存。”那么,到底谁该为民营剧社制作的话剧质量负责呢?

  本报记者 朱光

   看明星八卦、查影讯电视节目,上手机新浪网娱乐频道 ent.sina.cn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