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给人的这诸多" 印象" 实在是太多雷同,太 多老套……印象越来越多,印象也越来越乱。
张艺谋的《图兰朵》在宝岛大受欢迎,“首富”郭台铭更是盛情邀请张导游览日月潭,据说两人将共谋《印象日月潭》。尽管张导对此出言谨慎,但笔者还是有点担心,据说当年的那场大地震给日月潭造成了不轻的伤害,但愿张导的“印象”系列不要给日月潭造成新的损伤。
说实话,张艺谋2004年推出的《印象刘三姐》让人眼前一亮,宏大的场面、优美的风景、靓丽的演出的确给桂林山水添色不少,但此后陆续推出的《印象丽江》、《印象西湖》、《印象大海》、《印象大红袍》、《印象普陀》一部部印象下来,让人感叹张艺谋真是印象派,也难怪他的自传就叫《印象中国》,可他给人的这诸多“印象”实在是太多雷同,太多老套,而发展到最近几部,张艺谋几乎都懒得亲自出手,他的团队拿来既成的模式,如法炮制一下,就有了一个新的“印象”,但这种“印象”能给人留下多少印象,笔者怀疑。更有甚者,印象越来越多,印象也越来越乱,年初湖南临湘市副市长姜宗福在博客里称,观看了全国各地数场“超大规模投资、表现手法老套、一哄而上的印象派山水实景演出”,认为“印象”搞乱了中国,张艺谋“功”不可没!
据说是因为《印象刘三姐》让人印象深刻、名利双收,所以各地“印象工程”纷纷上马。刘三姐的六千万可谓“小印象”,天门花了 1.2亿,大红袍2个亿,丽江更是豪赌2.5个亿外加400名演员、100匹骡马。花钱还是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就是每个地方有各自的特点、特色、优势,也有劣势和短处。地方最应该展示的是好的方面,更要改善不够的方面,以长期的管理、服务和宣传实现发展旅游业和经济的目标。从系统和战略的角度看,一定形式的演艺活动固然能够起到作用,但不应该把这种作用无限放大。比如“明星”策略,很多人都肯定它确实有很大作用,但是单就明星而言,也有各种各样的明星,选择性是很大的。固定盯住少数的几个明星,实际上很容易造成审美疲劳,直至了无新意,甚至“闻谋色变”。
笔者还想提醒一下,小制作造就了许多大导演,为何“印象工程”必定是“大印象”呢?大印象投入产出的是大钞票,背后是赤裸裸的商业逻辑。张导演背后站着的是IDG和高盛这样的资本巨人,他们看不上小零钱,他们的惯用做法就是,玩概念、拼包装,炒作一把拉高出货。国际风投背后坐庄,上演的是华尔街的老一套,垃圾资产打包上市赚一票就走。
第一印象当然是要有点绝活,否则刘三姐不会那么红,不过后来的“衍生产品”就只是廉价的拷贝了,这就是为什么公众看到的都是千篇一律的印象。卖拷贝的边际成本几乎为零,要搞成“加盟连锁”才符合现代快餐业的口味,冯小刚也想开家《印象北部湾》的分店,结果就被告上了法庭。
有媒体希望张导可以印象全世界,我看没戏。有人想在加拿大著名景区建机场,法院勒令停工,理由是,附近的狗熊要冬眠,吵醒他们要负破坏生态平衡的法律责任。大话西游里唐僧早就告诫,“你把它扔掉会污染环境,要是砸到小朋友怎么办?就算砸不到小朋友砸到那些花花草草也是不对的”。短短两年印象工程圈钱过亿,接盘的最终是老百姓。为艺谋?为稻粱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