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深圳晚报:《命运》帮我们寻回“常识”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4月14日17:31  深圳晚报

  胡野秋

  人每天都要说话,都要做事,怎么说和怎么做,确实很考人。大部分人会按照“常识”去规范他们的言行,大约没几个人会去翻着菜谱炒菜的。常识,其实就是众人皆知、无须解释或加以论证的知识,是一种毋需特别学习的判断能力。

  比如肚子饿了,就要吃饭,这是常识;比如人干的活多一点,就应该多得一点,这也是常识。遗憾的是,在现实生活中,常识常常被忽视,甚至被颠倒。而这种忽视和颠倒,常常以真理的方式出现,让人黑白莫辨。

  看《命运》的时候,我们往往能找回一些“常识”。

  工业区施工,工人在完成定额后,每推一车土可以多得四分钱,应该没有超出“常识”的范畴。但“四分钱风波”居然闹到了市里省里,甚至波及中南海。

  那个屡次逃港不成的陶怡姑娘,选择了在街头兜售电子表,转业军人冯宁担心她会因“投机倒把”被抓,她理直气壮地说“我不偷不抢,靠吃苦挣钱,犯什么法了?”连大姑娘都知道的“常识”,却还在被许多聪明人一再讳莫如深地“探索” 着。

  宋梓南为了让深圳能够早点跟外面的世界通上电话,决定跟香港合资建电话公司,用国外的设备、香港的技术,自己人来管理,结果更被斥之以“丧失党性”、“把帝国主义请回来了”。

  建市之初,人才奇缺,特区向全国公开招聘,透明地选贤举能,本来也属“常识”,居然被“组织原则极强”的高官认定为“取消党的领导”,会削弱革命队伍的“纯洁性”。

  一个又一个“常识”被质疑,一条又一条“教条”被沿用,特区的建立,与其说是在探索新路,不如说是恢复“常识”。只是寻找和恢复“常识”的过程,并不如我们想象的那样容易;相反有时很无奈,有时很惨烈。几乎每一条 “常识”的被尊重,都有不菲的代价。

  因此,我们能读懂宋书记压抑着的愤懑,我们能听懂宋书记紧拧眉头下的困惑。当他面对那些奢谈主义、轻视常识的观念和人,欲言又止,只能愤怒地摔碎杯子,他望着自己划伤的手指,自嘲地说:“杀开一条血路,这才刚开始自己就挂了彩”。李雪健和宋梓南合二而一,展示给我们貌似平静海面下的汹涌波涛。

  1776年,有个叫托马斯·潘恩的美国作家发表了一本小册子《常识》。这本小册子被认为是最早支持美国独立的“教科书”。他痛斥世袭君主的罪恶:“在上帝眼中,一个普通的诚实人要比从古到今所有加冕的坏蛋更有价值。”因此,有人称美国是应“常识”而生的国家。

  去年梁文道也出版了一本《常识》,他让我主持了他的发行式,我们就“常识”进行了整晚的探讨,他认为当今正处在一个 “常识稀缺的时代”。按照这个逻辑,我们很容易地就找到了各种怪现状的根由。

  常识稀缺的时代,更需要常识。

  深圳感谢常识。如果没有常识的回归,还有今天的深圳吗?

   看明星八卦、查影讯电视节目,上手机新浪网娱乐频道 ent.sina.cn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