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孙帅 见习记者 谢云深
《叶问2:宗师传奇》昨晚7点正式上映,基于《叶问1》的好口碑,记者在本市万达影城发现,前来为《叶问2》捧场的影迷爆满。总体来说,《叶问2》沿袭了第一部的风格,甚至有些明显的“套路化”,影片主题也是老生常谈的民族大义。但从影迷的反馈来看,《 叶问2》在整体上却显得很饱满,增加了以家庭为中心的朴素元素和幽默色彩,平凡中见真情,也让人看到了导演叶伟信的真诚。除了黄晓明等人一身“潮男”装扮有些不合时宜,影片似乎并无太大硬伤,甚至在结尾的高潮部分,出现了影迷在第一部中为“叶问”鼓掌的场景,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情节雷同巧妙 观众不腻
从角色类型到故事情节,《叶问2》与前一部颇为相似,甚至可以称之为“雷同”。
樊少皇主演的金山找与洪金宝主演的洪震南,任达华出演的周清泉与报社总编根哥, 林家栋饰演的巡警李钊与郑则仕出演的警官,两部中六个角色两两雷同,而《叶问2》中对剧情起到推进作用的英国拳王更是第一部中池内博之主演的日军将领三蒲的翻版。
在剧情的发展上,叶伟信对文戏的处理也采用了与第一部相同的手法,只是相比之下对家庭生活的刻画要精致得多,片中不只叶问是“好男人”,连洪震南都将“爱老婆、爱家庭、爱中国”当做自己的核心价值观,除了叶问与妻子的艰辛度日,还增加了金山找被其老婆保释的一段感人戏。但续集中,这些雷同的角色类型被剧情中的对立关系所掩盖,观众的眼球被更为紧张、紧凑的矛盾冲突所吸引,这也是导演叶伟信在影片表现手法上的聪明之处。
文戏平实细腻 武戏硬桥硬马
能创造奇迹甚至成为经典的影片多是“系列”片,《哈利·波特》《指环王》甚至《黄飞鸿》《警察故事》等都让人津津乐道,总结起来,系列影片的经典特质在于影片叙事上的稳定性和节奏上的紧凑性,《叶问2》也是如此。
影片开头导演叶伟信采用了字幕和写实的手法将故事的背景叙述得四平八稳,这个背景对叶问形象的塑造很有帮助,字幕中交代了叶问为香港移民的身份,这也为他在片中生活窘迫为柴米油盐折腰做足了铺垫。而在平稳的叙述中,观众也感觉到甄子丹由内而外的变化, 与其说这是甄子丹表演技巧方面的提升,倒不如说这是其本人内在修养的提升。
故事渐入佳境后,节奏越发紧凑,“打戏”成为吸引人眼球的重点。中国观众似乎已看惯了酣畅淋漓的打斗 ,但难能可贵的是,《叶问2》与第一部以及其他功夫片不同,导演叶伟信在打斗中加入细节处理,比如,叶问鱼市救徒时用刀背对敌,以求自保不愿伤及他人,大师风范开始展现;圆桌对决中,叶问每次对决都点到为止及时收力,也再一次展现了他的品行;即便是在最终决斗中,叶问在该放手时就放手,以求公平和尊重。
语言风趣幽默 黄晓明爱摆造型
甄子丹的动作片从来都以展示硬桥硬马的真功夫闻名,但是在《叶问1》上映时观众发现,原来以中华武术和爱国情怀为框架的故事讲起来也是可以让人发笑的,而这里当然不是指成龙式的诙谐武侠,也 不是“方世玉系列”中的无厘头,应该说《叶问》的笑点都是令人感觉出其不意的冷幽默。
和前一部类似,这部港人拍的电影没有使出能够被南方观众普遍接受的夸张式搞笑,而是另辟蹊径地学起了以语言见长的北方幽默。片中生活拮据的叶问因经济来源愁眉不展,但面对武馆无法开张的悲剧现实却始终不骄不躁,清贫乐道、随遇而安的个性也许更是这位武学宗师追求的境界。可是让人感到意外的是,一旦咏春门下有了弟子,叶大师也是最先开口说“先交学费”。所谓“一分钱难倒英雄汉”,能让叶问开口说“钱”实属不易,尤其他说起钱来还会躲躲闪闪的窘相更是引人会心一笑的关键。
除了喜感突出外,《叶问2》在人物造型方面也让人眼前一亮。远离了广东的中日战火,当时作为英属殖民地的香港,人们着装似乎更加时髦。饰演叶问大弟子黄粱的黄晓明一出场即是牛仔装 、报童帽装扮,潮男味道十足。而且一向喜欢对着镜头摆造型的黄晓明这次也没有“收敛”,在《叶问2》的多场打戏中,黄晓明的动作被设计得有些简单,却处处是特写,难免让人疑惑黄晓明是否又在拿外形出风头?
民族大义做主题煽情手法更重要
民族大义放在任何一部电影中都是引发观众民族情怀的杀手锏,对于中国观众来说最能集中体现这一爱国情感的就是鸦片战争之后的中国近代史。在《叶问1》中,抗战背景让观众心中激荡起了这种热情,所以当电影放映至叶问以一敌十放倒日本空手道武士和连环短打挫败三浦的时候,电影院里没有一个观众不鼓掌叫好的。在《叶问2》中,叶伟信故技重演。
此外,《叶问2》在剧情的设置上还有很多煽情的痕迹,片中对英国人的民间称谓就是“鬼头”“鬼佬”,鬼头们的形象都是清一色的面目夸张,身材高大,眼神鄙夷,语言傲慢,在他们的思维中中国人就是应该被统治,被打败的。另外,为了让煽情工作显得更具效果洪震南就得牺牲了,并且牺牲得十分屈辱——意识不清状态下被活活殴死。至此,叶伟信对观众情绪的挑逗迎来了终点,接下来的剧情就像观众亢奋的内心活动一样,“叶问该揍死那个英国人”,于是在一场将近20分钟的激烈打戏之后,所有人的观影热情都得到了发泄和满足。虽然手法有点老套,但叶伟信还是成功的。不过叶导最精明的还是那句“不拍《叶问3》”的承诺,是啊,同样的“伎俩”能用两次不能用三次。叶导开创了“叶问武侠”的时代又深谙及时收手的道理,在别人已经跟风拍叶问的大潮中还真有点“比武切磋,点到为止”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