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北京日报:类型剧的“混搭”进行时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5月10日14:43  北京日报

  《战后之战》的剧型混搭

  前些时追着几个上星频道看于震、刘文治、淳于珊珊等主演的《战后之战》。虽然该剧在宣传文案中,打着“国内首部借鉴美国好莱坞公路片特点拍摄的电视剧”的标记,但相比于同样靠沿途执行秘密使命为主线的《绝密1950》(2009年夏,王新军主演)、《尖刀》(2010年冬春,尹铸胜、于洋刘小锋主演),“公路片”和“首部”的说法似乎都有些牵强;出色的倒还是在“惊险”二字上,也容易就让人想起同样是于震、淳于珊珊主演、前两年热播的《五号特工组》

  当初《五号特工组》的文案就爱往美剧上忽悠,声称“旨在打造中国版的《加里森敢死队》”,但除了主人公爱笑爱闹之外,剧情怎么看都不像美剧,倒更靠近前南斯拉夫《黑名单上的人》。前南剧集的制作水平不低,尤其是战争惊险题材。美国影视,打仗有时特别像为烘托某个主角而编造的现场版游戏;前南影视,却往往于不动声色中给人带来冷到骨头里的寒意。《五号特工组》之所以能红,可能就在于:它在不知不觉间玩了一把“混搭”——既有近似于《黑名单》的故事模式,又带了一点《加里森》甜腻腻的娱乐精神,比较迎合本土观众老爱把生死往浪漫上堆砌的审美习惯。

  《战后之战》也玩“混搭”,但招数明显升级,也复杂得多。《五号》走的是谍战路线,《战后》走的则是枪战惊险的路线,虽说谍影依旧不时出没,却早已不是正宗的谍战类型。两剧貌似兄弟,实则不过是借旧剧两位主演的人气。

  “类型混搭”由来已久

  “混搭”式剧情编织思路,目前虽然没被人提到创作理念的高度,但大家或多或少却都在用。比如同样走俏的《隐形将军》和《锣鼓巷》,“混搭”式剧情也依然存在。《隐形将军》原本该算作历史人物传奇,却依稀能找到当初看《潜伏》《人间正道是沧桑》的近似快感;在连城、茅剑升与连莲的感情戏里,甚至还能找到一点当年《上海滩》许文强、丁力与冯程程的故事影子……这已不是过去主流剧集的路子,完全成了商业和史实的全新融合。

  同理,作为“寻宝—护宝”大戏的《锣鼓巷》,它所选择的半个世纪历史背景,以及在此基础上展示的四代人命运,这种剧情与人物的构成方式,与近年兴起的《雾里看花》等“涉宝剧”是大不一样的,《锣鼓巷》倒是更像前些年的《大宅门》。可《大宅门》如果按剧集分类,“民国剧”、“家世剧”、“商战剧”、“史诗剧”等等这些名头似乎都可列入,惟独跟“涉宝剧”一点关系都没有!

  严格遵守类型特征的剧集,在竞争日趋白热化的荧屏上,往后会不会越来越少?这是人们一时无法断言的。但“混搭”、“勾兑”、元素与剧型间的错位组合,正日益成为剧集生产者们所乐于采取的、争夺眼球的手段。连“本山快乐营”这样在过去可能会属于“草根制作族”的栏目剧,都开始把“悬疑”、“超现实”吸纳、融化为搞笑的养分。国内剧集对丰富性的注重,确实达到了过去从未有过的地步。

  说来“混搭”也不止是内地剧集的新特色,它甚至辐射到上世纪末以来的华语长剧,比如《创世纪》。在这部堪称集港剧风格之大成的剧中,商战、家族恩怨、办公室恋情等以往不同剧型的噱头,都奇迹般地集于一身。再如央视八套近年致力推广的那些超长台剧(《天地有情》《意难忘》),更是将过往年代琼瑶剧式的拖沓、煽情,与香港商战、家族戏的诡诈和多变,统统纳为了一体。

  “混搭”、“拿来”导致原创力不够

  不过,鉴于娱乐产品的输入和网络资讯传输的日趋发达,内地剧人很快就会迎来考验。因为当我们试着回望那些来自于“跨界科学”超级发达的欧美舶来剧集时,会发现那些被内地剧人奉为临摹样板的热剧经典,其实很少不惜一切把手伸到别的剧型里,去进行创意上的横向“拿来”的!无论是在今天已显得老掉牙的《成长的烦恼》、长了一脸中年胡须的《朋友们》(六人行》),还是正开始迅速老去的《越狱》……这难道仅仅是华语剧集与外来剧集,在制作风格上的差异?

  我们知道,电影与电视剧这一对貌合神离的表兄弟,它们在商业市场上的生存与繁荣,有着诸多决定因素。但有一点是一样的:那就是依托于“作品类型化”平台的建立。在这一平台上,无论是创作/生产,还是发行,都自有一定之规,而所有作品的创新,和对自身所处剧型的丰富,都要放置在对那些“一定之规”遵循的前提之下。这其实也就是为什么我一直都对美国大片大团圆式结尾深恶痛绝,而美国大片却能在市场上屡挫本人喜欢的法国文艺片的根本原因(前者是服务于市场需求的文艺产品,后者则是游移在“自由创作”与“商业目的”之间的走钢丝艺术)。至于电视剧集,较之于电影,在“服务于市场”和“对类型化指标所持的循规蹈矩”方面恐怕要更甚。

  既然是在谈市场化背景下类型剧的发展,那么去掉纯个人的好恶,我们会发现,内地剧集目前所呈现的“混搭风”,更多注重的还是“服务于市场”,而在“对类型化指标所持的循规蹈矩”上的表现,相对还是淡漠的。如果单从后一方面衡量,当下一些剧集不约而同所采用的那种“横向的拿来”,本质上仍属一种行业惯性上的偷懒,它们在为本类型奉献原创动力这一点上,是明显做得不够的,有的非但不够,还会催生急功近利,变成阻碍类型剧创造性的帮闲。当挪用的桥段或剧情架构同样能带来可观的收益,谁还会再去费劲巴力、绞尽脑汁地进行原创性构思呢?何况我们的电视还都流行着千频一剧、视觉暴力型的“联播”模式!不职业、不纯粹的商业,才是商业中最邪恶、危害也最大的。

  制作重复加上播放重复,无论是生产者还是消费者,无尽的想象空间就在这一再的“重复”中变得狭隘了,荧屏内外交相辉映的,将会是一些狭隘、惰性、表情单调的脸……

   看明星八卦、查影讯电视节目,上手机新浪网娱乐频道 ent.sina.cn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