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深圳特区报:当“情感”成为节目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6月02日16:21  深圳特区报

  王绍培

  电视荧屏上,情感类节目多了起来。央视的《艺术人生》和《讲述》,凤凰卫视的《鲁豫有约》和《冷暖人生》,河北台的《真情旋律》,湖北台的《往事》,湖南台的《真情》,上海SMG的《真情实录》和《心灵花园》,安徽台的《家人》,江苏卫视的《人间》,浙江卫视的《涛出心里话》,重庆台的《情感龙门阵》,陕西台的《诉说》,等等都是。深圳的观众还可以在华娱、星空、澳亚等等看到台湾地区制作的情感类节目。

  情感类节目不能算是一个准确的命名。涉及到这类节目的还有一个关键要素:真人秀。各家电视台都把真实作为一个卖点。很多观众也都热衷去看真实。美国人每年评奖各种文本,也是区分虚构和非虚构。电视节目当然也可以依此区别。电视上的纪实性节目,无非是过去一度很红的纪实文学的一种横向的、视觉化的移植。事实上存在着两类观众,一类喜欢那种“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东西,一类则追捧“源于生活等于生活”的东西。前者注重艺术性,后者注重真实性。当然,艺术的未必不真实,真实的未必不艺术。

  同样是情感类节目,其实还可以细分。一类就是单纯地讲自己的故事,酸甜苦辣,观众听得一把鼻涕一把眼泪;还有一类则涉及到生活中的冲突,常常把冲突的双方请到现场诉说,不排除出现戏剧化的场面(那是编导特别期待的,为了戏剧化,编导甚至会特别安排刻意造成这种效果)。台湾的节目中,当事人甚至会有肢体冲突。比较起来,内地制作的这类节目还算是温情脉脉,靠眼泪维系收视率;而台湾的制作则大肆贩卖隐私,靠满足窥私癖来维持收视率。

  观看这类节目,往好处说,你可以扩大自己的视野,从别人的讲述中体会到一些自己也许没有机会去体验的感受,认识到人生的不同面向,得到对自己有教益的观点,其中可能也会有亚里士多德所谓的“净化心灵”的效果。但这样的效果是非常有限的。更多的还是满足窥私癖以及一种小市民的庸常趣味,热衷一些鸡毛蒜皮、东家长西家短,谈论人生的阴暗和丑恶等等,除了把自己看成一个趣味恶俗的受众,看成一个失败者,看出越来越灰暗的属于自己的人生,似乎再没有别的可能性。

  从台湾地区的制作,你不难发现,一旦电视台把收视率作为首要的考核指标,什么样的节目都会走红。电视人也许无可厚非,他们要投其所好,要拼收视率,要卖钱,只能如此。而庸众的数目庞大,至少在相当一段时间内不会有观众缺乏之虞。这个电视生态一时可能是改变不了的。因此,如果你意识到其中存在的问题,就只能选择一种自我救赎之路,或者告诫你身边的人,尤其是你的孩子(如果你有的话),远离这类节目,甚至最终远离炮制劣质节目的电视。

   看明星八卦、查影讯电视节目,上手机新浪网娱乐频道 ent.sina.cn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