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香港电影演义》:关于港片的“旁门左道”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6月11日15:44  名famous

  采写|本刊记者 安莹

  港片“搜索引擎”魏君子的这本新书中最有留存价值的是那些史前旧事。所谓“史前”不是指恐龙横行的远古洪荒年代,而是指我们通常的观片史所不及的那段日子。内地的港片迷通常都是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录像厅开始喜欢港片的,那些嘈杂的小黑屋里放映的主要是成龙洪金宝周润发刘德华的功夫片和黑帮片,那些挑战人体极限的动作和掀动心灵风暴的电影,形成了我们对港片的基本印象,甚至是全部印象。

  事实上,在八十年代的港片黄金时期之前,香港电影已经在天南一隅精彩了好多年。五十年代有关德兴和石坚对撼的古典《黄飞鸿》系列,六十年代有《梁祝》领头的黄梅调电影,七十年代更是星光璀璨、佳作迭出:文有许冠文,武有李小龙;拿武侠做学问的有胡金铨,拿功夫当宗教的有刘家良;断背情结在张彻那里就已发轫,风月艳情经李翰祥之手发扬光大……这些事影迷可能有耳闻,但能知其详的不多。愿意参研的人不少,能窥门径的不多。在《香港电影演义》里,这些大抵都能找到拨云见日的答案。

  而且,不止是影人的演艺心得和江湖恩怨,书中更有从产业角度出发的独立观察。近年来,天映娱乐批量翻新了七、八十年代的邵氏老片,各电视台也竞相重播八十年代港片,港片爱好者的眼界拓宽,不仅对文本痴迷,更对光影背后的商业争斗产生了探知需求。七十年代,邵氏和嘉禾两大制片公司有着怎样的血脉渊源和竞争纠结?八十年代,嘉禾、金公主、德宝三大院线如何展开“三国演义”?如果说之前没去过香港的魏君子以前靠的是拉片、翻故纸堆加上“穿凿附会”来写他心目中的港片史,现在这本书已经是他南下北上、遍访名宿、反复求证之后的信史了。

  书中最有“邪趣”的是魏君子找出来的那些“旁门左道”,如作者追溯香港风月片的源流,对十大艳星如数家珍等,除了剑走偏锋的三级片之外,这本书还对香港僵尸片、功夫片、卧底警匪片、鬼马喜剧片进行了总览和纵论,对活跃于今日影坛的港片少壮派进行了走访和对话,并且不是一板一眼的学院式论述,而是饱含草根趣味的、第三只眼看世界的私家发现。对于段位更高的港片迷来说,这些“旁门左道”和“盛开的鲜花”更加会心,更加过瘾。

  情怀总在七八十年代

  FAMOUS:香港电影如今看来已经不像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那样辉煌,本书是为了怀旧?

  魏君子:也可以说是怀旧,其实就是抒发个人的情怀。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全国有三百万个录像厅,那是七十年代生人的青春图腾,那个时代是港片的天下。老六写过关于《毛片的记忆碎片》,但看毛片的地点很少在录像厅,反而三级片常在录像厅放,那也是我们的启蒙,记忆情怀甚至趣味,终身难忘。不过,写这本书,也不能完全说是怀旧,这几年我一直在写关于港片的文章、影评、八卦,人物特写,零零散散,初衷有时因为工作有时出于兴趣,并没特别想法,但积累下来再整理,发现已经可以总结出香港电影这几十年的来龙去脉,也算无心插柳。

  FAMOUS:书中有大量实地的人物采访,例如已经很难在银幕见到的老电影人如楚原、麦嘉等,与他们的沟通是否会有障碍?有哪些比较遗憾没有采访到的重要人物?

  魏君子:没什么太多障碍,香港电影的七十年代,其实是国语片的天下,邵氏影院都放国语片,八十年代台湾是最主要市场,去台湾宣传怎么能不说国语呢?楚原、麦嘉国语都不错的,其他说不好也能听得懂。所谓世界观价值观,其实没有差异,我本来也是老派的人嘛。最遗憾没有访问到的人物就是邵逸夫了。他根本不出来,没有机会啊。

  FAMOUS:尽管有《追影》《锦衣卫》这样的近几年的香港电影,但书中更多的仍是在讲那些香港电影黄金时期,是否对新电影已经不抱希望。

  魏君子:黄金期的香港电影最传奇啊,也有成熟成功的模式可供现在借鉴。最近的香港电影,市场已经转移到内地,需要适应调整,不能说对新港片失望,也可能是自己的情怀趣味一直停留在七八十年代吧。

   看明星八卦、查影讯电视节目,上手机新浪网娱乐频道 ent.sina.cn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