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北京商报:中国音乐剧尝试工业化生产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6月28日09:38  北京商报
北京商报:中国音乐剧尝试工业化生产

音乐剧《妈妈咪呀!》剧照

  近日,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和音乐剧《妈妈咪呀!》制作方——英国小星星公司签署协议,全面启动音乐剧《妈妈咪呀!》中文版制作计划。这部经典音乐剧《妈妈咪呀!》有着不俗的成绩单:全球共有13个语言版本;受众超过4200万人次;在超过240个主要城市连续上演12周年。其实,中国很多演出商一直都在“移植”一些音乐剧剧目,中国对外文化集团显然是把音乐剧作为一个长线投资,这标志着中国音乐剧已进入产业化的启动阶段。

  选材 音乐剧有成熟的产业化模式

  经过长达半年的紧密筹备,《妈妈咪呀!》中文版全部日程已经确定。整部作品预计将经过一年的制作,于2011年6月上演。巡演计划将于2011年下半年启动,首轮将在北京、上海、广州等重点城市进行为期一年的演出,之后开始内地二三线城市及我国港、澳、台及新加坡等地的大规模巡演,演出持续时间为3至5年。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张宇与小星星公司全球执行制作人安德鲁共同签署了《妈妈咪呀!》中文版版权协议。“之所以选择音乐剧,是考虑到它具备规模效应和可复制性,能大批量重复生产。不是所有演出品种都适合产业化的,而音乐剧产业具有完备、成熟的产业化模式。”张宇告诉记者,改造剧院、成立合资公司、建立巡演系统、学习完整的百老汇经营模式……中国很多演出商都在为此做准备,但像中国对外文化集团这样把音乐剧作为一个长线投资的还不多。

  其实,从2000年开始,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就开始涉足音乐剧,10年来,公司引进的音乐剧作品大概有七八部,包括《猫》、《妈妈咪呀!》、《发胶星梦》等。2001年,“韦伯音乐剧盛典”唱响人民大会堂,这部经典音乐剧片断饕餮大餐带领着世界音乐剧进入中国。而从2002年的《悲惨世界》到后来的《音乐之声》和《猫》,经历了系列经典音乐剧启蒙后的中国观众,对百老汇、韦伯这些名词变得不再陌生。

  相对于其他国外经典音乐剧,《妈妈咪呀!》从伦敦西区到全球大卖,ABBA的经典歌曲,由凯瑟琳·约翰逊(Catherine Johnson)改编得充满阳光,诙谐的故事情节,《妈妈咪呀!》在中国良好的口碑和社会影响力,以及制片人朱迪·克雷默(Judy Craymer)的远见卓识,是选择这部音乐剧并首次尝试制作中文版的重要原因。

  版权 艰难谈判历时三年

  在整个版权谈判过程中,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反复接受小星星公司的考察,包括对公司实力、制作能力、推广能力、成本控制能力等方面的考察,“这是一个相互考验的过程,由于对方版权报价很高,为捍卫自己的权益,我们与英国小星星公司谈判近三年时间。光是签合同,就有这么一大叠”。张宇对记者比划着。

  根据协议,英方将派出专业团队协助中方选拔包括导演、编舞和音乐总监在内的创意团队,以及舞美各部门的技术团队。与此同时,中文版演员选拔将分别在7-8月、11月和2011年1月三个阶段筛选。《妈妈咪呀!》的异军突起,将成为第一个真正意义上“落地”的百老汇音乐剧。

  至此,中国将成为除英语外全世界第13个拥有《妈妈咪呀!》独立语言版本的国家。据中演公司透露,此次中演与小星星公司的版权协议期限为五年,《妈妈咪呀!》中文版将辐射所有以汉语为主要语言的国家和地区,计划巡演区域除中国内地外,还包括中国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并将进入新加坡。

  融资 中韩最大传媒娱乐集团欲共同制作

  据中国对外文化集团透露,投资几个亿的《妈妈咪呀!》,仅道具就装满了13个集装箱。由于引进成本特别高,当初中方公司在引进与否上十分犹豫。不过,中国实力最为雄厚的多媒体集团之一上海东方传媒集团有限公司(SMG,原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韩国最大娱乐集团韩国CJ娱乐株式会社有意与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联合投资共同制作包括《妈妈咪呀!》在内的中文版世界经典音乐剧,并将共同致力于发展推广中国原创音乐剧产业。

  上海东方传媒集团有限公司曾与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于2005年成功推出多媒体梦幻剧《ERA-时空之旅》,五年来取得巨大市场成功;而韩国CJ娱乐株式会社也曾于2007年与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共同投资引进原版《妈妈咪呀!》系列演出,在北京引发观演热潮。

  制作 以制作人为中心

  张宇最早接触音乐剧是上世纪90年代在西方看《阿依达》,当时他的感受是,音乐剧果然是“集大成”者,在各个方面都集中了最顶尖的东西,而且是文化与科技融合的精品,好的音乐剧能让人目不暇接,即使是看过多次仍能感受到第一次感受不到的东西。“音乐剧与芭蕾、歌剧或者话剧等农业文明的产物不同,它作为社会转型后大工业化背景下的产物,必须按照工业化的流程运作。音乐剧的版权体系最完备,标准最细致,如同工厂里的图纸,正是这样严格的标准和要求,才能保证演出的高质量、高水准。音乐剧投资大、运转周期长,如果没有工业化的流程和管理,那么必败无疑。”张宇表示。

  “在国外,制作人被称做音乐剧教皇,控制和指挥全剧,身兼投资者、策划者、人才管理者、融资者、流程成本控制者的角色。”张宇告诉记者。一直以来,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都希望将自身丰富的本土演出市场经验和覆盖全国的演出营销网络,与国外先进、成熟的音乐剧制作理念及手段相结合,在中国建立以“制作人为中心”的全新音乐剧制作与运营模式,同时推出世界经典音乐剧中文版,打造中国原创音乐剧品牌,发展中国音乐剧产业。

  在中国音乐剧表演行业尚处在初级阶段的今天,选拔和培训能够载歌载舞、演唱俱佳的中国音乐剧演员本身就是一大必须跨越的障碍。根据制作方的计划,应选入围的中文版《妈妈咪呀!》中国主创人员和演员,将首先经过英国制作方周密系统的培训。培训将分阶段进行,使中国的音乐剧从业人员得以全面了解、掌握英国音乐剧产业的规范标准,达到国际一流的音乐剧演出水平。“如果遇到不合适的演员,英方随时可以叫停,音乐剧演员是需要全身心投入的,像日本四季剧社是不准音乐剧演员涉足影视行业的。”张宇表示。

  中文版《妈妈咪呀!》制作人田元女士认为,经过多年积累,中国目前已经积累了一批优秀的音乐剧演员,许多演员在国际音乐剧舞台上取得了不凡业绩,这也为制作中文版音乐剧奠定了良好的演员基础。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希望通过推出中文版《妈妈咪呀!》建立起音乐剧人才数据库,搭建音乐剧人才的交流平台。

  运营 中国音乐剧的“三步走”战略

  “如果把做音乐剧比喻成卖冰棍,那么真正会卖的人会从冬天开始准备,等到了夏天热销期再推出。”对于为何在目前中国音乐剧市场低迷时启动中文版《妈妈咪呀!》的计划,张宇这样解释,“从世界范围来看,音乐剧是一个潮流,音乐剧对演出产业的经济拉动效益达到1:7”。

  目前中国音乐剧实际上已经进入了产业化的启动阶段。“供给产生需求,中国音乐剧的崛起是中国演出市场倍增的必然结果。今年中国音乐剧市场特别热闹,大家都觉得音乐剧现在可以开始做了,首先考虑中国市场已经有了这样的消费能力,也有了一定的运作经验。大家都愿意先付出成本培养市场,中国音乐剧时代已经起航。”但张宇同时表示,但中国音乐剧的发展不能一蹴而就,必须“三步走”。

  第一步,师夷长技——引进国外经典音乐剧,树立消费习惯,培育音乐剧市场。许多人会把音乐剧同歌剧混在一起,美国百老汇和英国伦敦西区的繁荣,也是经过上百年的发展而造就的。因为市场始终是音乐剧能否做大做强的基本因素,很难想象在一个音乐剧还不深入人心的地方,能够建立起音乐剧的繁荣景象。

  第二步,制作“中文版”的国外经典剧目。未来的音乐剧产业,不是仅仅依靠剧目引进就可以的。这是因为,剧目引进毕竟不同于剧目制作,在艺术表演和剧团运营这两个核心内容上,并不是由我们自己把握。换句话说,剧目引进能提升音乐剧的市场影响力,但却难以直接贡献于音乐剧的艺术制作和剧团运营。原创意味着自己创作、制作、演出和运营剧目。而本土版则是由本国人来制作、表演和运营国外的经典剧目,这是一个在许多国家操作并证明行之有效的方式。

  一个产业的形成,剧目只是浮在水面的花朵,在它的背后还需要许许多多因素的支撑,比如创作环境、制作规范、人才配备、市场环境、文化积淀等等,每一个环节的缺失,都会是音乐剧产业发展的障碍。而我们仔细研究在中国这些环节的现状,会发现与国外成熟的音乐剧环境还相距甚远。这一状况还很难在短时间内改变,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要做原创剧目并获得成功非常不易。音乐剧的“本土化”如果直接走入原创道路,博弈成本将极其高昂。这些年来,我国创作了多部原创音乐剧,有些还投入巨大,但收效却不甚理想,似乎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第三步,创作原创的本土音乐剧。创作,始终是中国音乐剧发展的最大弱项,这些年来,伴随外来经典名剧的引进,我们自己创作的剧目也多了起来。《电影之歌》、《金沙》、《我为歌狂》、《日出》、《五姑娘》、《天使不夜城》《冰山上的来客》《赤道雨》等等。在两三年时间冒出的这么多本土原创音乐剧,是以前所不可比拟的。然而,原创剧目大多雷声大、雨点小,能收回成本的凤毛麟角,大多数则是做得越多赔得越多,这既是创作力量薄弱的体现,也多少反映了音乐剧市场与环境的不成熟。

  事实上,即便是在美国百老汇和英国伦敦西区这样音乐剧产业发展已经非常成熟的地方,原创剧目成功的比例依然很低,大约5部中只有1部能够盈利,艺术创作的特性就决定了这是一个高风险、高回报的行业。创作剧目不同于引进剧目,不应该去刻意计划安排,更不能拔苗助长,国外成功的剧目往往不是安排和计划下的结果,而是在合适的土壤下由灵感和机遇自然浇灌而成的。只要不断培育音乐剧的土壤,好剧目自然会生长出来。

  “必须先养好我们的羽翼,锻造做世界级音乐剧的制作和掌控能力,才能做成中国式音乐剧。”张宇总结,先“借他山之石”,再生产自己的东西,就像学习绘画一样,首先要描红临摹,先求平整、顺通,再求形似、神似。

  商报记者 刘妮丽

   看明星八卦、查影讯电视节目,上手机新浪网娱乐频道 ent.sina.cn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