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沈阳日报:《茶馆》无缘央视一套为哪般?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7月14日14:25  沈阳日报

  一直广为期待的电视连续剧《茶馆》终于将要亮相。不过,伴随的却是让人不爽的讯息——《茶馆》在央视八套16日晚开播  一直让观众期待的电视连续剧《茶馆》终于传来亮相的消息。不过,伴着这条消息的是一条让人感觉很不“爽”的讯息——《茶馆》无缘央视“一黄”(即央视一套黄金时间),只能在央视8套播出。消息一出,人们议论纷纷。在市直机关工作的读者马善记说:“真不明白,央视连《乡村爱情故事》这样的剧都能在黄金时段播出,为什么容不了经典的《茶馆》?”

  无缘央视一套的理由是“担心收视率”?

  封藏了一年的电视剧《茶馆》终于举行了首播仪式,宣布了由陈宝国主演的《茶馆》将于16日登录央视8套。一年前就传闻亮相央视一套的《茶馆》突然改在八套播出,这让很多人惊诧莫名。老舍的《茶馆》,包括由《茶馆》改编的话剧和电影,都堪称一流。电视剧《茶馆》同样邀请了一流团队打造,堪称优秀之作。就是这样的优秀之作却与央视一套擦肩而过,不能不让人遗憾。

  据称,《茶馆》无缘央视一套的理由是“担心收视率”,这个理由似乎是对观众品位的低估。央视一套可以在黄金时段热播“乡村爱情”系列剧,却不敢让经典名著亮相,有点让人费解。《茶馆》的失宠透露着不得不让人反思的东西。难道央视一套也为了收视率而上演有争议的片子以供“炒作”吗?

  一点杂乱的联想——究竟是谁造就了凤姐?

  《茶馆》的失宠,让人想了很多很多。这“很多”中也包括凤姐。红遍大江南北的“凤姐”曾经何其风光,畅通无阻,只有最近才传出一点封杀的消息。凤姐能成为凤姐,与其说是凤姐得益于个人努力,不如说功归媒体的力推。凤姐自己就曾经得意的宣称“我是网络红人,我是社会大众捧出来的,是一个个网民顶帖顶出来的,所以这并不是我个人低俗,而是社会。”

  很长一段时间来,娱乐圈的消息有品位有文化含量的并不多,更多的时候是被各种绯闻、丑闻所覆盖。凤姐、芙蓉姐姐、闫凤娇等姐姐系列的发迹,没有哪一个不是媒体捧出来的。由凤姐再想到《茶馆》。央视八套播《茶馆》当然也不错。不过,这样一部经典之作错过“央视一黄”,不能不让人遗憾。媒体既然能捧红凤姐,为什么不能让一部经典剧家喻户晓? 

  一点沉重的思考——主流媒体的担当意识

  能在很短的时间里捧红这个姐那个姐,证明了媒体力量的强大。的确,主流媒体的社会功能是强大的。不过,这种强大的力量似乎总有用错地方。媒体在诱惑面前时常会忘记它应具备着引导人们正确的舆论方向,传承文化,引领社会主流价值观的重要责任。

  主流媒体承担起舆论主导力就要增强节目的吸引力,但增强节目吸引力的方式有很多,不一定要用“拜金”、“不雅照”或是“凤姐”一样的人和事来提高节目的吸引力。当我们为凤姐搭台唱戏的时候,还要经常想想,是不是有《茶馆》一样的经典剧被冷落?

  本报记者蓝恩发 见习记者朱思奇

  老舍与作品《茶馆》

  《茶馆》是老舍在1957年完成的作品,以茶馆作为社会缩影,透过半个世纪的世事变化,由70多个角色演出各阶层人民的生活层面。  故事发生在满清王朝即将灭亡的年代,北京的裕泰茶馆却依然一派“繁荣”景象:提笼架鸟、算命卜卦、卖古玩玉器、玩蝈蝈蟋蟀者无所不有。年轻精明的掌柜王利发一心想让父亲的茶馆兴旺起来,各方照顾,左右逢源。然而,在这个“繁荣”的背后隐藏着整个社会令人窒息的衰亡:洋货充斥市场、农村破产、太监买老婆、爱国者遭逮捕。

  全剧以裕泰茶馆的兴衰变迁为背景,向人们展示了从清末到抗战胜利后的50年间,北京的社会风貌及各阶层人物的不同命运。

  话剧《茶馆》半个世纪间演出600场

  截至2010年3月10日,北京人艺经典话剧《茶馆》已经实现了600场演出。而最具影响力的还是1958年版话剧《茶馆》,首演于1958年3月29日,由焦菊隐执导,于是之、郑榕、黄宗洛等人主演。其间经历两次停演,1979年后又恢复重排。1999年林兆华导演又推出了新版《茶馆》,由梁冠华、濮存昕、冯远征等演员主演。2005年人艺又恢复了焦版《茶馆》,演出至今。

  82版电影《茶馆》

  1982年,北京电影制片厂将北京人艺的名剧《茶馆》搬上银幕。影片充分发挥了电影艺术手段的优势,在保留话剧舞台艺术精华的基础上,将电影化的处理与原作风格有机融合,使作品的表现力、感染力更加突出。该片获1983年第3届中国电影金鸡奖特别奖,文化部1982年优秀影片奖特别奖。(张娇岩)

  央视八套16日晚黄金时段开播

  电视剧版呈现一个新型《茶馆》

  主演陈宝国:“如同西班牙的艺术足球夺得世界杯一样,我们的艺术电视剧也能夺得收视冠军。”

  无论何时,翻拍经典名著都是电视剧制作领域永不过时的选择——区别只是在于,要像新《红楼梦》一样充满新意却雷声阵阵,还是像央视数十年以来坚持传统却不趋于保守。陈宝国的《茶馆》即将接受观众的检验,该剧将于16日登陆央视八套黄金档。主创人员对该剧的收视自信满满,陈宝国更是自比世界杯“大红人”章鱼保罗,预言《茶馆》肯定能夺收视之冠:“西班牙的艺术足球拿了世界杯冠军,我预测我们的艺术电视剧也能夺得央视的收视冠军。”

  陈宝国:“眉毛剃掉后,我们家狗看见我都发愣”

  三幕话剧《茶馆》是老舍先生的代表作,更是北京人艺的保留剧目。1982年,谢添导演曾经拍摄过电影《茶馆》,此次央视拍摄的《茶馆》则是第一次将《茶馆》搬上电视荧屏,并将全剧的中心情节围绕在由陈宝国扮演的王掌柜身上。与以往陈宝国扮演的多个“帝王”角色相比,“王掌柜”显然是个比较软弱的人物,而这对于演惯了皇上的陈宝国而言,却是一件特别实在的事。“以前演的那些帝王离我太远了,不着地,这个人物虽然有点‘蔫’,但我心里觉得踏实。”陈宝国表示,演王利发必须改变自己的气质、形象,为此他主动剃去了自己标志性的两道浓眉,效果是立竿见影的,“眉毛剃掉后,我们家狗看见我都发愣”。

  陈宝国还透露,拍摄该剧时正值冬末春来,他身体很不好。但他没敢跟剧组说,害怕制片人李功达换别人。“于是我早上硬挺着拍戏,晚上溜出去挂急诊看病,高烧厉害时直奔40℃,整个人也瘦了十多斤,但最终还是咬牙扛过来了。 ”

  结局改成火烧茶馆

  不过,拍摄这部戏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毕竟此前的话剧、电影都已成为经典。在陈宝国看来,这些都是前人铸就的大山,能否翻拍成功更是要经受住来自专家、观众各方面的评判。他自信地表示该版《茶馆》不会很“雷人”。他透露,自己进组后参与了剧本的三稿修改。原著结尾是王利发拿着腰带走进客厅,他选择上吊来告别这个世界。“但我向制片人提议,希望有变化,改为王利发点了一把大火与茶馆共烬。这暗示着他与旧制度彻底决裂。”

  土生土长的北京人保证“京味本色”

  醇厚的老北京风味是老舍先生的作品一大特色,为了保证“京味本色”,电视剧《茶馆》上到制片人、导演、编剧,下到演员,绝大部分都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陈宝国说,演《茶馆》一定要京籍演员——“从小生活在这里,所有一切都是骨子里带来的。”

  在该电视剧中,原著中很多原先只是一笔略过的人物、事件都得到了充分的展开,王利发的戏份更是有了很大的增加,陈宝国自信地表示该版《茶馆》不会雷人,“在翻拍经典上,这部戏是做了点事情的。”本报记者 刘杰

   看明星八卦、查影讯电视节目,上手机新浪网娱乐频道 ent.sina.cn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