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伟信说,他的《倩女幽魂》比徐克版本的更年轻,更现代化,更爱情。
他说这话的时候,徐克在忙乎着准备翻拍自己的另一部戏《新龙门客栈》,其实,当年他拍的已经是《龙门客栈》的新版本,最早的《龙门客栈》是台湾胡金铨导演的作品,只是不知徐克这次新版本出来,是还用“新龙门客栈”呢,还是“新新龙门客栈”?
再说,龙门客栈,就那个破店面,早在1990年代初即被徐克一把火烧了,他当时本想凭此断了后来翻拍者的后路,但没想到现在轮到他自己去犯愁了。
和徐克比,叶伟信显然要舒服得多,因为他顶多在“倩女幽魂”之前加1个“新”就行了,即《新倩女幽魂》。
翻拍,差不多就是电影市场起死回生的春药,尤其是那些脍人口的所谓经典。虽然《叶问》系列不能算得上翻拍作品,但骨子里多少是借了李小龙的师傅怀旧,叶伟信人聪明得不行,他将李小龙的这位生平平常的师傅与霍元甲、韩慕侠这样的史上大才们绑在一起,再造了一个叶问,在香港功夫片的序列里硬是另植出一枝,而且他深知,在内地,以魏君子兄这样的港片粉丝仍然购买力强大。
但我仍然为叶伟信选对《倩女幽魂》担一把心。
比如,把现在的刘亦菲(饰小倩)、古天乐(饰燕赤霞)和从前的王祖贤(饰小倩)和张国荣(饰宁采臣)放在一起,后两者在当时已经具有相当的票房号召力,而叶伟信显然现在不可能指望前两位美女帅哥为他拿票房。
《倩女幽魂》的故事,是人鬼之恋,这人鬼恋的魅力在玄妙,在当时属稀有品种,但在当下,除了人兽恋还能直接吸引眼球外,任你千姿百态的人鬼恋(《画皮》)、人神恋(《魔戒》)、或者人偶恋(《长江七号》),都不算新鲜,故而陈嘉上的《画皮》与六六的《蜗居》(电视剧)最后被逼得只能打“小三”版,说来也可以理解。
不知道《倩女幽魂》里能有什么新鲜的?
其实,我并不是说《倩女幽魂》这一部的翻拍真的会有什么问题,因为电影到底还要在1年或者半年后才出来,而且“叶伟信制造”和“陈可辛制造”一样似乎已经有了品质保证,而是觉得香港现在的电影人一遍又一遍地翻拍以前电影人的作品,而且,连终于以新题材杀出重围的叶伟信也回头陷在翻拍的泥潭里拔不出脚来,一定不会是什么好现像――说轻了是极度自恋,说重了就是题材枯竭。
香港电影人,自回归以来,前几年是怨宥,接下来几年是投靠,怨宥者缘于对港片曾经辉煌的留恋,投靠者也不过是凭“港片”这两个字可以到处蒙到投资,但回头看2000年之后的香港电影与不断被翻拍着的那个香港电影的黄金时代相比,并没有太大的进境,香港电影在世界电影大平台上出卖的始终是李小龙、成龙和李连杰这几个旧符号从左手捣换到右手,虽然在魏君子兄这样痴爱港片的粉丝鼓吹里,徐克时代,或者张彻时代,以前更早的时代,香港电影确实经典迭出,但以我的经验,当粉丝们的爱意有时攀到最高的时候,就是掉头下降的时候,而我更认为早前的香港电影不过是占了东北亚这块大陆缺少足够广大的单一市场,打时间差和价值差的结果。
现在,题材还是那个老题材,如聂小倩和宁采臣,还有那个燕赤霞,但市场已经明显不同。
伟哥,偶尔吃吃,小吃怡情,大吃害命。
翻拍这粒伟哥,在2010年的势头来看,已经不只是小吃,而正奔向大吃,裹挟着更大的投资,这正是我对香港电影的担心。不过,亦有韦家辉、杜琪峰等香港电影人,将眼光瞄上了如重庆扫黑这样的轰动世界的内地现实题材,这倒是最值得肯定的一笔。
试想,如果,一个香港人翻拍的《倩女幽魂》,另一个是也是香港人拍的,重庆扫黑,你说大部分会看哪个?司马平邦/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