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时代商报:《茶馆》的酽味儿寡淡了许多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7月19日11:02  北国网-时代商报

  张敬伟

  被“雪藏”两年后,根据老舍先生原著改编的电视剧版《茶馆》16日晚终于在央视八套正式“开张”。这部由陈宝国梁天、谢钢、岳秀清等一批北京籍实力派演员演绎的作品,首次将原来的3幕话剧变为39集的电视剧,容量大大增加。(18日《华西都市报》)

  这年头,时兴老剧新作。但是,重拍或改拍也是吃力不讨好的事儿。暑期档,《茶馆》终于又开张了,但是将3幕话剧拉成39集的电视剧,这个《茶馆》要加多少的料呀。就像一杯浓酽的茶,本来续水三道,那味道正正好。现在却要加水39次,岂不是清汤寡水,无滋无味?

  好在老版《茶馆》,就是于是之和英若诚那代老戏骨的那个,向来都是大学中文系的必看必学。老版本是象牙塔里的至爱,即便是电影和北京人艺后来重演的版本,能共鸣的观众也称不上大众。因为独特的时间节点摆在那,浓厚的京味对白放在那,并不是全国观众都能消受得了的。

  插叙《茶馆》的这一段,是为了说明:一是话剧《茶馆》是不朽的经典,话剧是最适合的演绎形式;二是搬上大银幕已经是衰减了它的艺术魅力;三是走进电视银屏就完全变了味。不过,辩证而言,由于经典的话剧《茶馆》并未为大众熟知,不像“四大名著”影视剧那么老少咸宜,电视剧版《茶馆》或许不会像“三国戏”和“红楼戏”那般遭受公众白眼和口水。甚至,会让观众觉得有趣许多。还是以茶作比,也许只有老茶客才会懂得品尝酽茶苦的浓郁,反而是不懂茶道只知解渴的人才会喜欢清汤寡水的茶甚至是加了奶和糖的变味的汁水。毕竟,大众品味追求的只是味蕾的简单刺激,而不是浓茶入口浸心凝脑的审美。

  从一些网站和纸媒的评价看,对该剧的打分都在80分左右,足可看出大众的娱乐品位。不知道这是幸运还是悲哀,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经典的文艺审美要成为流行的娱乐产品,必须要付出相应的代价。值得一提的是,这部戏越是被观众好评,《茶馆》原生态的味道流失得越多。

  众所周知,看老《茶馆》,京味幽默和调侃不过是表象的东西,虽说是用来表现剧中70多个人物的身份和性格特点,但总是为舞台剧情服务的。表象的语言,变幻的场景,浓缩出极强的象征意义。这是话剧舞台的长项,也最考验观众的审美能力。很遗憾,在电视剧中,所谓的京腔京调成为观影者好评的重点,这就把《茶馆》隐喻的时代变迁的社会意义和人物命运给忽略掉了。事实上,观众也确实无法评价,因为有39集呢,只有等到看完,才能整理出该剧想要表达的东西。

  当然,也有人列出了该剧的另一些看点,如将掌柜王利发饰演到底的陈宝国,被人们称作“扮嫩”,如配角儿的出彩,如开篇增加的长胡琴和京剧《三家店》的那些细节等。不过,这些都是媒体挣人眼球的八卦。在我看来,不是陈宝国演得不好,而是感觉他怎么演都走不出《大宅门》,怎么装都不像王利发,反而更像“老七”白景琦。王掌柜选不好,《茶馆》如何经营得下去?

  至于加料,无论如何怪异凶猛,对于老茶客而言,那都是虚拟的;对于新奇者,看的就是一部叫做《茶馆》的肥皂剧,仅此而已。

   看明星八卦、查影讯电视节目,上手机新浪网娱乐频道 ent.sina.cn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