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评论:解开《唐山大地震》张静初的隐秘心思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7月20日16:33  新浪娱乐

  文/李星文

  对于《唐山大地震》这部电影,我没法儿在毫不剧透的情况下进行评论。因为它传递的不是高来高走的新奇理念,也没有在奇技淫巧方面一骑绝尘,它完全就是以每个人都可以感知的情感,不停不息地敲打人心里的温柔地带。

  23秒的天变带来32年的疼痛,这个跨度决定了影片的故事是复杂而多枝的。两个家庭里的四个主要成员在漫长的岁月里承受了什么、扬弃了什么、跨越了什么,都要在两小时十分钟的篇幅内交代,这是一个难度系数极高的任务。相对来说,母亲李元妮(徐帆)这条线静态一些,可以集中于重点关节上尽情书写。而隐姓埋名地进入另一个家庭的女儿方登(张静初)这条线则头绪更纷乱、遭际更曲折,影片不得不进行了枝蔓的修剪和跳跃性叙事,以保证双线并行的均衡性和整体感。这样处理之后,张静初在影片里就成了一个时隐时现的彗星。当她出现时,每每释放出耀眼的光泽;当她离去时,便留下了大量引而不发的伏笔。

  “一块楼板压两孩儿”是所有故事的起点。我曾经在脑海里对这个设计进行了物理上的考量,觉得这种情况完全可能出现。母亲不得已之先选了救弟弟,小姐姐就此失去了对世界和亲人的信任。这孩子是不是太较劲了?这个设计是不是太刻意了?根据我有限的与孩子相处的经验,我觉得并非如此。男人和女儿生而有别,这种差别会在很小的时候就体现出来。男孩子身上有一种没心没肺的特质,能够过滤或者分解不良记忆。而女孩子天然地倾向于“不是记不住,而是忘不掉(张静初台词)”,把一时的深重伤痕当作一辈子的负担和怨怼。男孩子浑浑噩噩的周期很长,女孩子却不经意间就成了“小大人”,成人化的思维既是其优势,也是其负累。所以,姐姐方登的故事是站在一个坚实的情理逻辑之上的。

  养父(陈道明)和养母(陈谨)对方登要多好有多好,但随着方登的长大成人,三人之间似乎有了一些微妙的“恩怨”。养母很反感养父亲近姐姐方登,养父对养母的管束厌烦之极。影片对缘由未加交代,只是安排了方登去了外地,直到养母身患绝症后才回来与之和解。据说原著里养父对方登有性骚扰行为,造成家庭不和。而在电影里,所谓的骚扰只存在于养母的猜疑之中,似乎并没有发生。但不管怎样,养父对成年养女的过分关爱引发了养母的不快,家庭关系由此紧张。张静初扮演的方登本来就对母爱信心不足,再遇上养母的莫须有责难,她只能更加变成一个胆怯的小鹿斑比,外地求学远避纷争。

  对于一个年轻人来说,即使她的心理灰暗,如果能有一段完美的爱情,她就会九转还魂,活得比谁都灿烂。方登和陆毅扮演的研究生之间的爱情也有一个美好的开端,看上去她很快就将得到救赎。但是,中国人的行为总是被约定俗成的社会樊笼所禁锢,当她不合时宜地有了身孕之后,两个身处校园的年轻人立刻泰山压顶。按常理和常例,这孩子不能留,否则他们将失去美好的前程。研究生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要求的,方登挂着否定的微笑,决绝地离去了。不用说,对于一个因母亲的抛弃而怨恨的准母亲来说,她是绝对不可能抛弃肚子里的孩子的。方登选择了艰难的单身妈妈之路,在所有人的视线中消失。

  多年以后,方登回到养父身边,为人母、为人妻的她开始融化。在汶川地震的召唤下,来到现场抗震救灾,无巧不成书地邂逅了弟弟方达。终于踏上了返乡之路,心里还带着一丝原谅还是不原谅生母的纠结。在陵园里,她彻底放下了几十年的心结,大放悲声。整个过程中,张静初演得极其克制,不允许自己有一次电视剧式的抽搐和号啕。在母女重新相认的瞬间里,摄像机从她的侧后方拍过去,她有一滴眼泪清晰地跌落尘埃。她只是在演绎人物在特定环境中的心态,而决不借大幅度的形体动作渲染情绪。张静初的一边是徐帆,另一边是陈道明,都是绝对的演技派。张静初并没有自缚手脚,而是努力奉献了一个因为不幸而哀怨,但决不屈从于不幸的女性形象。这个方登,让人起急,也让人心痛。

  《唐山大地震》是一部大量留白的电影,弄清了张静初心灵深处的暗物质,也就读懂了影片的思路:心灵的余震和地震一样可怕。

   看明星八卦、查影讯电视节目,上手机新浪网娱乐频道 ent.sina.cn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