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北京日报:《唐山大地震》的笑声哭声和叹息声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8月04日15:07  北京日报

  周南焱

  “你哭了吗?哭了几次?”最近看过《唐山大地震》的朋友见面时都要这样相问。冯小刚微博(http://t.sina.com.cn)中更把看片不感动、不流泪的人,等同于校园杀手一样,缺少人性。《唐山大地震》固然是一部好电影,但也有观众就此质疑,流泪、感动就是人性吗?这个质疑颇有道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评价国产片的标准就简化成了笑声、哭声,观众笑或哭的次数越多,便证明一部电影越成功。

  “地震”前,很多国产片都在追求笑料,只要观众在座席上笑得前仰后合,便大功告成。制片方的理由是,生活压力太大,观众需要用笑声来放松。这个理由似乎站得住脚,往往那些制造笑声的影片在票房上也不错。但观众笑声的次数并不与影片的艺术质量成正比。在《三枪拍案惊奇》上映之时,张艺谋信誓旦旦地说,观众看片至少会笑二十次。结果呢,观众笑过之后大骂电影是烂片。类似的例子太多,比如最近上映的《嘻游记》,主演徐峥向观众道歉,称这是一部“超级烂片”。

  相对于廉价泛滥的笑声,一部影片能让观众看哭似乎更了不起,因为观众流泪、感动了,这样的电影总不至于太坏。《唐山大地震》的催泪指数很高,刚上映便有一批专家出来帮忙论证,这部影片获得奥斯卡奖的希望有多大。然而,明眼的观众在感动之余也清楚,把流泪等同于人性,借人性之名谋取商业利益,把泪水当成商品来兜售,其实离真正的人性和艺术还很远。事实上,主打家庭亲情的电影都容易看哭观众,尤其历经灾难的亲情更甚,但这并不意味着影片就该拿奥斯卡奖。

  在内地电影市场高速发展的今天,评判好电影的确变得越来越困难,标准已经是如此单一。导演和编剧都在处心积虑制造笑点或者泪点,宣传时底气十足地称,看我的影片想不笑除非打麻药或者想不哭也做不到。把影片卖点定位在笑神经和泪腺上,这是近年来国产片的一大特征。然而,笑声和哭声,或者说搞笑和煽情,不是不可以,但也不必泛滥如此。即便在让观众笑或哭的时候,是否也应该关注深层的人性,真正直面我们的灵魂。

  实际上,那些追问真相、拷问灵魂的电影并不一定逗人发笑或感人涕下,更多可能是催人感叹、深思。已逝的谢晋导演曾说:“一个真正的艺术家,同时也应该是一个思想家,应该通过他的影片对社会问题发言……我的影片所向往的境界,不是灯光亮起时的热烈掌声,而是大幕合上,长时间静默之后,观众席里一声轻轻叹息。”

  这样的叹息声,也许比笑声和哭声更珍贵,但今天怕是听不到了。

   看明星八卦、查影讯电视节目,上手机新浪网娱乐频道 ent.sina.cn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