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月去洛杉矶度假,回国前晚跟几个好莱坞大佬共进晚餐,席间聊起正火爆上映的《Incep-tion》。大佬甲说:“这部影片的美妙之处在于,即便你看不懂里面的弯弯绕,光是当做一部偷盗电影heist movie来看,也挺好看的。”大佬乙另有高见:“你可以把影片里的每一场戏都当做是梦境。”大佬丙见我不言语,进一步阐释道:“我们生活的世界由很多不同的空间组成……”
“你们知道吗?”我终于按捺不住打断了他们,“把你们三位的描述连在一起,刚好是这部影片的中文片名。你们第一位讲了‘盗’,第二位强调‘梦’,第三位侧重‘空间’,Inception的中文名称就叫做《盗梦空间》。”三人不禁惊呼中国语言的美妙……没有那么夸张,但他们的确赞叹了一番中译名对影片内容的精准捕捉。
然而,实情并非完全如此,该片在相当程度上以《奠基》在国内流行。我可以想象,把片名翻译成“奠基”者,一定没有看过影片,也没有对剧情做过调研。他的武器是英汉字典甚至电子辞典,翻到Inception一查,有“开端”、“起始”、“毕业”等词义,其中“奠基”显得最有文化。在我们这个时代,显得有文化要比真有文化更重要,于是大胆拿来,于是广泛传播,甚至有同样品位高雅的刊物斥“盗梦空间”为低俗。把Inception翻译成《奠基》,性质就跟把M atrix翻译成《矩阵》一样,属于囫囵吞枣的直译派。
跟我吃饭的那几位都是华纳公司的高管,他们透露该片在公映之前并不为内部所看好。当高管们看完试映,完全不知所以然,倒不是对剧情一头雾水,而是无法预测该片是否有市场前景。科幻片?动作片?文艺片?难以定位。等到影片上映后,他们的疑虑才统一变成了欢呼:“我早就知道该片会大卖。”电影就是这么奇怪,即便最内行的人,即便看到成品,能否卖座依然完全没谱。
我对该片的评价并没有很多人想象那么高。尽管我先睹为快,但我的总体评价是“值得一看,但并非开辟鸿蒙之作”,并预测不可能获得明年奥斯卡的主要奖项。很多国内影迷对该片的信念是建筑在口碑上的,因为没看过,所以才是最完美的。为了核实我的观点是否属于极端派,我查阅了美国数家主流媒体,结果发现很多以肯定为主的影评,其实并没有把影片捧到天上,如《纽约时报》的评论,跟我观点基本相似。后来跟一美国影评人交流,对方说:“《盗梦空间》不错,《黑客帝国》依然最牛。”我举双手赞成。他当然是指同类作品。《黑客帝国》除了给我留下聊天的话题,还有好几处难忘的场景与镜头,而《盗梦空间》对我而言仅是一个智力游戏,连莱昂纳多的表演也不如《禁闭岛》。我这么说,绝没有贬低诺兰的意思。能把智力游戏拍成商业大片,这是多大的本事呀。相信华纳高管下次再也不敢小觑了。
□ 南都特约娱评员 周黎明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