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盗梦空间》:不断延展的梦境迷宫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8月27日12:13  南方人物周刊

  从主角打开梦境之门的一刻开始,悲剧就无可避免地上演了,之后他只能像在不断延展的迷宫中穿行的老鼠,永远找不到出口

  高斯

  电影《盗梦空间》的英文原名为“Inception”,原意是“开启”。在电影里,它是一个盗梦术语,指把某种想法植入目标人物,使他相信这个想法是自己本来就有的。这是诺兰导演的这部电影的一条主线。

  影片一开始就有这样一段话:“最顽强的寄生虫是什么?一个想法。人脑里的一个简单想法可以建造一座城市。一个想法可以改变这个世界,重写所有规则。这就是为什么我要盗取它。”以此看来,“奠基”似乎是最恰当的译名。

  依据影片的设置,Inception至少要在第三层梦境才能实现。我们可以在目标人物的梦中看到:第一层梦境很浅,意识很多,是整个城市;第二层梦境是一个酒店内部;第三层梦境只有白茫茫大雪里的一座堡垒。这意味着,在意识越少的梦境里,植入效果越强。片中一共有6层世界,按照做梦顺序依次深入:现实世界,第一层梦境,第二层梦境,第三层梦境,第四层梦境,limbo(迷失域)。

  但丁在《神曲》中,把limbo摆在地狱的最外围,荷马、苏格拉底等古圣先贤都在limbo之中,永远没有升入天堂的希望。Limbo代表的,通常是一种混沌、未明、迷茫的状态区间。从心理学的角度讲,Limbo 通常指处于意识和无意识中间的前意识,对应的是影片中介于代表意识的城市和代表无意识的海洋中间的浅滩区域。

  在影片的前半段,诺兰近乎疯狂地抛出各种概念和规则,而之中的大多数,在影片后半段的故事和影像中才能得到解释。因此,在影片的第一部分,诺兰一直拽着观众以极快的速度在他构建的迷宫中穿行。为了表现梦境的超强可塑性,诺兰使用了大胆而内敛的特效,巴黎街道的爆破场景和整个城市像纸壳一样被折叠的场景,足以令人咋舌。

  许多热衷猜谜和思考的观众对该片抱有好感,认为它是诺兰交出的一份逻辑严密的论文,甚至把片名改成了《论梦境世界的构造方法及梦境移植的可行性》。其中更有高人分析道,诺兰在片中应用了大量的数学理论,比如欧式和非欧式空间、莫比乌斯环以及黎曼流形和黎曼量度。

  影片也不乏对哲学问题的追问。“人就是一个想法,如果想法被人替换,就跟这个人被杀了一样。但一个人的想法究意是他自己的,还是被别人植入的,他可能永远不知道。”

  受到分形几何的启发,诺兰用一个简单的假设,构造出了分形的结构。在这一假设中,诺兰从一个出发点推导出了无穷无尽的结论,从而证明了“这个问题实际上是不可能解决的”。

  美国一位剧评人认为,这部电影其实是诺兰的一场电影之梦。我们完全可以把主角Cobb看作诺兰本人,还可以把金主、制片人、剧本作者、演员、特效师等人物一一对号入座。

  电影艺术一直致力于时间和空间的任意变换,包括切割、延展、错置,甚至虚构。非真实,却以现实世界逻辑为基础,这样的时空建构及其带来的感官刺激,体现了电影艺术的本质魅力,也是《盗梦空间》的魅力所在。

  诺兰的电影总是围绕情感或概念的主题展开。《记忆碎片》反映了负罪感和人格认同的本能, 以及人对记忆的依赖性。《失眠症》同样是关于负罪感,反映了人对睡眠的依赖性。《蝙蝠侠诞生》涉及负罪感和恐惧的本能。在《致命魔术》中,诺兰依然着眼于负罪感与执迷。

  这一次,负罪感又顺理成章地成了《盗梦空间》的主要情绪推动力,主角Cobb一直在和自己的心魔斗争,仿若身处无间地狱。从他打开梦境之门的一刻开始,悲剧就无可避免地上演了,之后他只能像在不断延展的迷宫中穿行的老鼠,永远找不到出口。

   看明星八卦、查影讯电视节目,上手机新浪网娱乐频道 ent.sina.cn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