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莱坞大片《盗梦空间》在国内公映后不负所望地在票房上尝到了甜头,上映一周票房即向亿元迈近。和票房一起走高的还有关于片中梦境与现实的讨论,网友乐此不疲地给出了各种版本的解梦方法,而这些讨论又或多或少地促使那些没有看懂或者对细节十分执着的观众第二次走进影院。
《盗梦空间》让人很难从片名的字面意思去揣测整个电影的构架,不过看完却发现这个译名精妙无比,比早前的译名“奠基”要准确许多。《盗梦空间》两个半小时的片长让观众始终疾驰在脑力风暴的高速公路上,稍有停顿就很可能追不上编剧兼导演诺兰的思维。如果说年初的《阿凡达》是一场视觉盛宴的话,那么《盗梦空间》就是诺兰给观众的所有感官端上的一道满汉全席。
《盗梦空间》让“电影给人造梦”这句话成为了现实。在层层递进的梦境中,诺兰用无限放大的想象力让观众按照他给出的逻辑体验了一把盗梦的快感。在梦中,所有不可能都变成了可能,所有已经错过的记忆都可以重温,男女主角在只有两个人的世界里实现了白头到老的诺言。不过,诺兰似乎并不是一个温情的导演。在最后的梦中,诺兰让莱昂纳多意识到现实才是生活的本质,为了找到日本人并消除自己的罪名,莱昂纳多在面包和爱情中选择了前者。如此看来,虽然诺兰在造梦,却是用一个美丽的梦来证明现实比梦更重要。假如影片在宣传中强调放大这一点的话,恐怕《盗梦空间》会变成一个文艺片。
而诺兰的聪明也正在于此。尽管故事的开端和发展都缘于文艺气息十足的莱昂纳多和妻子的那段感情,但这部电影怎么看都是一部标准精致的商业大片。《盗梦空间》就像一颗精美的酒心巧克力,包裹爱情这个核心的,是以枪战、追逐、爆破等经典商业元素混合而成的巧克力酱。而诺兰则是一个娴熟又富有创意的巧克力技师,把各种元素的比例调和得刚刚好,最终把单纯的爱情故事打扮的花里胡哨,让《盗梦空间》不仅卖相精致,口味也相当浓郁刺激。
和同期公映的《敢死队》这样简单粗暴的动作大片相比,《盗梦空间》因为有了诺兰创造的一套盗梦理论和巧妙的叙事手法而变得更加丰富。实际上,如果能够在两个半小时里跟诺兰的思维保持一致,电影并没有传说中那么难懂,也没有传说中那么神。无论是男女主角纠缠的爱情,还是每一层梦中的情节,几乎就是好莱坞商业电影的惯用模板,甚至在看过了前两层梦境、尤其是失重的走廊打斗后,很多人会觉得雪地里的枪战似乎有些落入俗套。但也就是将这些俗套的桥段重新优化组合,再配上绝妙的想象以及出色的特技和声效,《盗梦空间》成为了一部即使熟读各种剧透和解析也不会影响观影快感的电影。
和一般大片只需要带着眼睛看,《盗梦空间》绝对需要带上脑子并且高速运转。据说很多人因为没完全看懂剧情而看了第二遍甚至第三遍,各个电影网站、论坛里也充满了对电影的解析。相比大多数快餐式商业大片,《盗梦空间》不管是故弄玄虚还是设计精妙,总之它成功地引发了一阵“解梦潮”,让人走出影院依然欲罢不能。其实,大部分的解梦都只是观众按照自己的逻辑进行解释,诺兰的真正想法恐怕只有他自己说得清。不过,这或许也是诺兰留给观众的一个梦,就像电影中莱昂纳多在认清了妻子的影子后终于放下了感情,当所有逻辑和细节都解释清楚了,也就失去了梦的美丽和玄妙。本报记者 王雯淼 J208
外媒评价
正方
■《芝加哥太阳报》
这是一部对剧透者免疫的电影,这是一个惊人的戏法。
■《时代》周刊
本片为庞大的观众群植入了一个更为广阔的视野,让人在迷茫中不停地思考,这也是诺兰的魅力所在。
■《今日美国》
《盗梦空间》不仅标志着克里斯托夫·诺兰作为当今好莱坞最具创意导演地位的巩固,同时也在极大程度上为好莱坞送来了一个全新的类型片:超现实主义强盗惊悚片。
■《洛杉矶时报》
《盗梦空间》绝不是那种怪异的艺术电影,如果你想寻找智慧以及流行的娱乐成分,那就选对片了。梦是生命中的一场伟大冒险——无论快乐或恐惧,都是由梦境提供给我们的,这种独特的梦境经验,是其他人根本体会不了的。
反方
■《电影沙龙》
整部电影,我们都被放置在了一个弗洛伊德式的梦魇中挣扎和拷问,观影过程成了一次真正的自虐行为。更为不堪的是,《盗梦空间》的结尾也没有升华出任何值得探讨的主题,令人失望。
■《华尔街日报》
《盗梦空间》就是一件“皇帝的新衣”!克里斯托夫·诺兰,完全是在用大量的视觉碎片,在故意营造一种神秘诡异的感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