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电波》引起热评 被称为爽口的旧瓶新酒

  《潜伏》火了,大家便都不再“潜伏”,杀将出来向谍战题材淘金。2009年上半年国内狂播50余部谍战剧,而这些谍战剧之间又多有雷同元素,可谓“漫天谍战戏,遍地假夫妻”。只不过,《潜伏》余热未尽,谍战剧已走到拐点,精品就成了三毛的头发———屈指可数。

  这个时候,《永不消逝的电波》(以下简称《电波》)横空出世。网上关于《电波》的争论随即甚嚣尘上,批评者多是纠结于无法还原电影版的精髓而喋喋不休。现在的观众精神世界五彩缤纷,绝非上世纪60年代那般又专又红;现在的环境也不再单纯,80后90后希望看到的是复杂多变的视觉盛宴,你用上世纪60年代的革命精神来洗礼,弄不好被洗得昏昏欲睡。太简单就是藐视年轻人的智商,太复古就是不具备“与时俱进”的科学发展观。

  还有专业人士指责某些细节不够专业,毕竟这不是拍给专家来看笑话的。《誓言无声》的编剧告诉我,他们并非相关专业技术方面的专家,基本上都是在参考书的基础上配以合理的想像加工而成。既是电视剧,你就不要指望它没有漏洞没有缺点。

  除此之外,《电波》简直无可挑剔。

  旧瓶装新酒 喝来也爽口

  《电波》跟孙道临版电影相比,并不缺少假夫妻真革命的噱头和对英雄主义的高调宣扬,同时增加了重惊险轻血腥、革命同志化身情场高手、美人计中计等娱乐元素,使其显得五花八门、复杂多样。剧情不再单一,英雄也不再单纯,就连日本人的形象都变得立体、鲜活,而我们的英雄也常常被复杂的形势弄得狼狈不堪。终于告别了“高大全”,还原为有血有肉有特点有缺点的亲民形象。但曾经的时代感和历史氛围无法还原,孙道临所塑造的英雄的气质和气节也无法还原。

  既然昨日无法重现,那就旧瓶装新酒。

  《电波》便是用一个被置于崇高位置的旧瓶,装进去满满一瓶新酒。这酒不是红酒,不是白酒,而是啤酒。啤酒是这个时代最为畅销的酒,它不比红酒红,不比白酒烈,不温不火、雅俗共饮的特点正好迎合了大众的口味。《电波》从1958年版电影里借来骨架,从《潜伏》里借来经脉,从《暗算》里借来血肉,从《风声》里借来灵感……当李侠身穿风衣开枪射击的瞬间,你仿佛意识到,咱也有国产007!当然,《电波》很明显地跟这些作品有所区别并试图独树一帜,比如,对兄弟情义的浓墨重彩,对“七十六号”刑罚的揭秘,对密码传送方式的陌生化处理等等。

  这就是《电波》的过人之处,它吸取诸多名剧的精华,糅合在一起,再予以升级。或许无法像电影版那样震撼人心,也无法像《潜伏》那样深入骨髓,但就是好看。好看足矣。如今,谍战剧多如牛毛,好看的却凤毛麟角。

  完全有资格和《潜伏》比拼

  并不是每部谍战剧都有资格跟《潜伏》相提并论,《电波》完全有资格,并且在某些方面要胜过《潜伏》。比如,《电波》剧情更紧张刺激,人物关系更复杂多变,节奏也较快,从一开始李侠就进入了战斗状态,而余则成有一个从军统特务转变为共产党员的过程。

  最明显的体现是《电波》将李侠塑造成了一个007一样的全能战士。李侠以延安破译教员身份出场,以湘绣商人现身上海滩,随后作为军统间谍潜伏进76号魔窟化身特高科处长,日本投降后又变成军统的高级官员,李侠成了百变侠,可谓是“横看成岭侧成峰,他人难识真面目”;李侠和路梦惠上演生死别恋,和何兰芬假戏真做成了结发夫妻,和赵子歧亲如兄弟却最终反目成仇……他有五种身份,假扮过多个角色,变换过三十多套衣服,不仅家庭、革命两手抓,而且“脚踏三只船”———三个女主演都被他电得神魂颠倒,而在军统、日伪两面亦左右逢源,游刃有余。总是在千钧一发之际我们的国产007眉头一皱略施小计,一切便都化险为夷。李侠还有香车美女为伴,时刻保持风度翩翩,在上司今井一和李士群面前从来都是不亢不卑、从容不迫,惩奸除恶或者严刑逼供时要假装面目狰狞,但他狰狞起来却一脸的浩然正气,总之卧底都卧出了民族气节。幸亏今井一也有儒雅的一面,对其惺惺相惜不甚猜疑。若不是因为多个女人纠缠不清,李侠绝对洗刷不掉高大全的嫌疑。同时,我们也要有娱乐精神,英雄人物不是神是人,也有世俗的一面。

  相反,《潜伏》里的余则成找孙红雷来演,便是看中其面目狰狞起来比坏人还坏人。显然,余则成没有李侠那样轰轰烈烈、大起大落。一样的成功,不一样的惊心动魄;一样的潜伏,不一样的生死时速。

  这是两种不同的境界。而李侠是典型的007风格。我们打造自己的007也不容易,不让他在大爆炸中翱翔飞奔、在机枪扫射中闪转腾挪已经很写实了。何况,李侠常常也是形容憔悴,狼狈不堪。

  事实上,《电波》的情节结构更符合007电影。总共38集,分为数个核心故事,每个故事之间基本上可以相互独立,名字都可以起得很007:《甄别叛徒计中计》《路梦惠勇闯上海滩》《偷天换日营救孙明仁》《介子推计划》等等。而每个故事的内部结构也很007:形势危急,陷入被动,英雄冒险,出生入死,扭转局面,获得胜利。

  总之,《电波》的出现,标志着谍战剧发展到今天,终于有了一部大气磅礴的史诗性巨制,它将此题材电视剧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今后再出谍战剧你不得不借鉴《电波》,弄明白它是如何在翻拍中颠覆,在颠覆中升级,将红色偶像打造成了国产007。

  正在央视一套热播的新版电视剧《永不消逝的电波》,已引起许多观众的极大兴趣。有不少上年纪的观众可能还记得,1958年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了一部表现共产党员地下斗争生活的影片《永不消逝的电波》。孙道临扮演的李侠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无论是电影或是电视剧《永不消逝的电波》,都是以当年在上海长期从事秘密工作的地下党员李白、秦鸿钧两个人为原型的。

  1949年5月30日,上海解放第三天,刚上任的上海市市长陈毅接到一份电报。电报是中共中央情报部部长李克农发来的,要求查找一位名叫“李静安(即李白)”同志的下落。最终查明:李白已在5月7日傍晚,被敌人杀害了。陈毅接到报告后,给李克农回电并在电文最后写道:“血债要用血来还!残害李白烈士的反革命分子,我们定要向他们讨还这笔血债!”

  为此,上海市公安局专门成立了专案小组。经过大量工作,1950年9月18日,曾任华北“剿总”北平电监科科长、中校督察官的叶丹秋被捕,在大量人证、物证面前,他交代了由其主持破坏李白、秦鸿钧秘密电台的罪行。1951年1月13日叶丹秋被上海市人民法院判处死刑,立即执行。(侯守松)

   看明星八卦、查影讯电视节目,上手机新浪网娱乐频道 ent.sina.cn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