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金狮的第67吼:行走在坚守传统和发展需求之间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13日16:34  深圳晚报

  王昀加 宋建 王江

  第67届威尼斯电影节当地时间11日落下帷幕,各个奖项各有归属,威尼斯的利多岛恢复了往昔的宁静。正式竞赛单元评委会主席昆汀·塔伦蒂诺无疑是本届电影节的主角:戴着墨镜和牛仔帽出席颁奖仪式,在公共场合笑得前仰后合,对喝倒彩的记者做出不文雅的姿势。抛开这一噱头,今年的威尼斯电影节给人留下了什么印象,未来的威尼斯电影节又将何去何从?

  竞赛颁奖——有人欢喜有人愁

  今年参加竞赛单元的电影一共24部,奖项总共就那么几个,僧多粥少,“几家欢乐几家愁”自然是难以避免的结局。

  毕竟是在艺术气息浓郁的威尼斯电影节,讲述父女情深的美国片《在某处》力压群雄,杀得“血流成河”的日本电影《十三刺客》成为看客。

  最开心的当然是《在某处》导演索菲娅·科波拉,从颁奖仪式到新闻发布会,她的脸上一直挂着无比灿烂的笑容。“难以置信我能够得到这个奖项,”科波拉频频说道,而很多留守在新闻中心的记者同样对此难以置信,奖项揭晓的那一刻,新闻中心响起了稀稀拉拉的掌声和一阵阵喝倒彩之声。

  不过,作为作品入围竞赛单元的仅有的三位女性导演之一,《在某处》成功击败之前呼声较高的俄罗斯影片《沉默的灵魂》以及智利、墨西哥和德国合拍片《后事》等有力对手,科波拉还是值得庆贺一番。

  尽管入秋的威尼斯已有丝丝凉意,但西班牙导演亚历克斯·德拉伊格莱西亚依然感受到了“春风拂面”。这名原来在国际上默默无闻的导演凭借《伤心小号曲》“一战成名”,将最佳导演“银狮奖”收入囊中,该片还获得最佳编剧奖。心情激动的他在新闻发布会上语无伦次,干脆直接抱着评委会主席塔伦蒂诺的头一阵狂吻。

  波兰导演耶日·斯科利莫夫斯基也是颁奖当晚的一大赢家,他执导的《必要的杀戮》拿到了评委会特别奖和最佳男演员奖(美国演员文森特·加洛)。此前,最佳男演员的桂冠普遍看好有意大利血统的美国资深演员保罗·吉亚马蒂,他在《巴尼的人生》中扮演男主角。

  最佳女演员奖的归属最终也出乎人们的意料,希腊电影《阿登堡》的女主角阿丽亚娜·拉贝击败了风头甚劲的法国老影星、法国片《傀儡》的女主演凯瑟琳·德纳夫。

  亚洲影片在本次电影节上遭遇寒冬,颗粒无收;本土作战的意大利军团同样全军覆没,两手空空;有3部影片参赛的法国最终也只沾了合拍片《伤心小号曲》的光。塔伦蒂诺在颁奖新闻发布会上先是对《十三刺客》表达惋惜,说电影不错,可惜奖项不够了,之后又对所有没得奖的影片一视同仁:“我不能谈论这些电影,这对这些电影及其导演不公平。我只能说所有参赛的电影都很好看,因为它们都是(电影节主席)马克·穆勒选来的。”

  星光黯淡——威尼斯召唤新人

  不知道从哪年开始,每年记者都会感慨“这不是一届星光灿烂的威尼斯电影节”。今年除了塔伦蒂诺人气爆棚之外,数得出来的明星也就纳塔莉·波特曼和本·阿弗莱克等寥寥数人。

  不过,“江山代有才人出”。今年在竞赛单元中,尽管美国、法国和意大利依然是传统的片源大户,但是加入“逐狮大战”的影片来源明显更加“多元”。

  威尼斯电影节的一大特色就是以“新、奇、快”的方式挖掘年轻导演,日本已故著名导演黑泽明等一批优秀导演当年正是在威尼斯起飞的。今年竞赛单元的导演平均年龄只有47岁,创下近年来最低纪录。一些不到40岁的年轻导演们带着自己的第二部、第三部作品来到威尼斯,期待着自己的才华能得到认可,借着“电影大师的摇篮”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

  电影节选片小组成员、法国电影人杜阿梅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她很高兴能看到这么多年轻导演来到威尼斯电影节,未来必然会是年轻人的天下。然而她也提醒,新人辈出、欣欣向荣自然是好事,但不希望看到年轻导演昙花一现。

  放眼未来——继续寻找商业艺术之间的平衡点

  多年来威尼斯电影节一直以重视电影艺术性、严肃性而著称,然而随着商业电影之势越来越盛,国际媒体普遍认为,包装华丽的戛纳电影节无论在声势还是在商业操作上已对威尼斯电影节形成挑战。现在连非竞赛类的多伦多电影节这个后起之秀也在奋起直追,并凭借其地处北美电影大市场的优越位置吸引了越来越多片商、媒体和观众的注意。

  杜阿梅对此毫不担心:“记者很喜欢说威尼斯电影节在商业性上不如其他电影节,其实这个论断是不存在的。一个电影节放不完所有的好片子,应该有一些好的地方播放这些电影,不同的电影节的存在是必要的。”

  不过,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电影导演指出威尼斯电影节的一个弱势:参加成本太高。这位导演说,威尼斯物价偏高,组委会不提供任何资金支持,使得片商、发行商备感压力,都怕来威尼斯一趟花钱无数最后却两手空空,这导致威尼斯电影节的商业氛围与其他电影节确实存在差距。“现在很多电影都是先在威尼斯电影节打出声势,随后到多伦多电影节上寻找市场。”

  威尼斯电影节有自己的传统,但也要生存,为此保留了实验电影的最终阵地——地平线单元。如今电影节的非竞赛单元早已是商业电影遍地开花,很多奖项全都带着冗长的赞助商的全名,而竞赛单元也想方设法引入一些外表华丽、同时又具有艺术内涵的影片,但这并不容易。

  电影节主席马克·穆勒每年跑遍全球寻找优秀电影,但他的工作只是挖掘,他不能指导电影的创作。具有数十年电影节报道经历的意大利资深媒体人罗西也不禁为穆勒感慨:现在要找到一部好电影真不容易。(据新华社电)

   看明星八卦、查影讯电视节目,上手机新浪网娱乐频道 ent.sina.cn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