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南方人物周刊:《我的抗战》把密密的原始展开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0月29日11:35  南方人物周刊

  崔永元和制作团队花了8年采访了3500人,收集的口述历史影像超过200万分钟,而历史照片更是超过300万张。最重要的不是重新书写抗战史,而是反映抗战背后每个生命个体的真实感受

  老丁

  纪录片《我的抗战》(下文简称《抗战》)有两大招牌,一个是崔永元,一个是版画风格的动画版“口述历史”。版画曾是激励民众抗战斗志的宣传手段,运用到纪录片中,不仅可以补足影像资料缺失,还可以放大故事细节,让片子更好看。作为总策划的崔永元才是“活版画”,如他所说,《抗战》最重要的不是重新书写抗战史,而是反映抗战背后每个生命个体的真实感受。这是一次“更接近口述历史”的纪录片尝试。

  崔永元和制作团队花了8年采访了3500人,收集的口述历史影像超过200万分钟,而历史照片更是超过300万张。除了《抗战》之,他们制作了20集的纪录片《我和我的祖国》,随后还会有50集的《我的抗战2》跟进——很显然,做了15年电视的崔永元和“口述历史”铆上了。

  “口述历史”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在美国早已是历史研究的重要方式,凤凰卫视多年前就有尝试,但内地官方电视台却很少采用。2001年前后,崔永元造访日本NHK电视台片库和早稻田大学,发现这两座机构完整地保存着关于中国的文献和口述历史采访。他深受触动,认为这样的“影像史记”很有意义,首先选择抗战历史题材则是出于个人兴趣和紧迫感——“不能再等了,那些人年纪太大了,正慢慢地失去记忆。”——岁月如刀,正在消失的不仅仅是记忆。在制作淞沪抗战“八百壮士”那一集时,尚有一直隐瞒真实身份的王文川等3人在世,完成之后,就只剩下一人。如果再迟一步,这段历史将会永远失去见证者和口述者。

  虽然崔永元和导演曾海若强调《抗战》不承担表现大历史的功能,只管呈现细节、把判断的权利交给观众,但抗战史涉及的敏感话题还是难免会受到限制。《抗战》所呈现的国民党老兵在整个抗战史上的作用,自然迥异于传统的历史教科书上的说法。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这些口述史难以获得官方认定,但《抗战》做到了最起码的“原始展开”。像王文川这样曾经立下赫赫战功的抗日英雄,却被迫隐瞒自己的身份,日渐暴躁古怪。当他哭倒在四行仓库旧址团长谢晋元雕像前,我们看到的是真实的英雄,远比教科书上塑造的英烈更饱满、更富人性,也更悲戚。

  整个32集下来,超过20集是有国共两方老兵同时出现的,如《八百孤军》、《第五战区》、《雾都茫茫》、《松山之战》等几集,就以国民党老兵亲述当年他们在正面战场的遭遇为主,其中《松山之战》最为感人。该集开篇即引用参加过缅北战争亲历野人山撤退的诗人穆旦的著名诗句——“静静的,在那被遗忘的山坡上/还下着密雨,还吹着细风/没有人知道历史曾在此走过/留下了英灵化入树干而滋生。”战场上,既有野蛮的近距离肉搏,也有难以想象的残酷的非战斗减员。这一集不仅有李高才、张羽富、阎启志这样的老兵,也有远征军总司令卫立煌的儿子卫道然,还有日方当年113联队的上等兵早见政则等人全方位参与讲述。松山这样的小山头本是很容易拿下的,但矿工出身的日军在山头上设置了无数暗堡,牢牢控制着高地主峰。中方只能以步兵肉体一米一米推进,而日方连慰安妇都顾不上穿好衣服就加入战斗。战争之惨烈和人命之脆弱,都让观者难以自持、潸然泪下。

  真正能通过文字和影像彪炳青史的抗战英烈少之又少,他们多数被塑造得难见血肉,在一般人的想象中,这些出生入死的英雄都该是高大威猛的,但因为种种原因,这些参加过惨烈战役的老人看起来都孱弱老迈。根据这些幸存者的讲述,无数尸骨无存的参战者往往被家属形容为“被野狗吃了”,真实得让人唏嘘。

  “重把密密的原始展开”同样取自穆旦先生的诗。“你们死去,为了要活的人们的生存,如今却是欣欣的树木把一切遗忘。”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抗战》试图把“过去”用一个个原始的生命个体加以还原,并在制作过程中引入声效和动画,把细节放大——细节就是原始历史中最为“密密”的部分。

   看明星八卦、查影讯电视节目,上手机新浪网娱乐频道 ent.sina.cn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