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世博演员上街演戏 城市要有名片故事(图)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0月29日18:16  新民晚报
世博演员上街演戏城市要有名片故事(图)

宝钢大舞台

世博演员上街演戏城市要有名片故事(图)

广场艺术家展风采

  5月17日《上海演出新格局扑面而来——谈世博演艺设施对城市未来文娱活动的影响》

  启示: 可以把演区立体分割的世博文化中心、能以黄浦江为背景的宝钢大舞台、低于水平面的船坞剧场……世博会的各种形态各异、功能多样的演出场馆,在未来拓展上海演艺设施的新格局。独特的演艺空间能够触发艺术灵感,使其发挥想象、大显身手,营造出令人耳目一新的各类演出。

  目前,上海演出格局已向东扩展到浦东的东方艺术中心,向西扩展到莘庄的城市剧院,突破了原先市中心的剧场群。而未来,世博会留下的演艺场馆将打破上海的传统演艺格局,对城市的文艺繁荣和演出创新带来深远影响。

  5月28日 《街头剧场:城市创意的“发电机”——世博会“城市广场艺术节”带来诸多新思路》

  启示: 城市的中心——广场,正是人们创造历史与文化的所在。人们在广场上普及新知、汇聚老友,也享受文化给予我们的诗意生活和创意空间。150多年前世博会历史上首次出现的“城市广场艺术节”以其“流动演出”、“简单舞美”、“观众主演”的三大特征,“颠覆”了当下上海乃至全国广场文化舞台固定、舞美繁复、观众陪看的状态。

  “城市广场艺术节”是散落在上海世博会各个片区的流动性广场演出的总称,是受欧洲“街头剧场”的启发而创立的艺术节。来自英国的“气球先生”能把自己“装进”气球,一路“踩”着走。台湾莫比斯圆环创作公社则在行进中表演鼓乐……快乐和幽默,是最适合传递给排队等候观众的情绪。而没有固定舞台,就少了搭建等成本支出。互动表演,则让观众也参与到节目中去……

  5月30日 《世博上海馆:穿梭时空的渡轮——总导演胡雪桦详解其中蕴藏的全球最新“技艺”》

  启示: 进入世博上海馆,仿佛进入了时光隧道——脚踏的平台能模拟筏子、叮当车乃至磁悬浮的动感,周身则被“笼罩”在一个360度的环幕中,一会儿仿佛身处大海,一会儿感受时速300多公里的车速。在一连串虚拟景象之后突然见到一个真人——正在吹泡泡的小姑娘,一步步走来说道:“上海祝福你,Welcome to Shanghai!”

  营造神奇视觉、动感体验并融入真人表演的艺术形式,正是当今国际最新技术与艺术融合的门类“米亚(MIA)”。而世博会上海馆,是目前全球范围内第一个实现MIA(Media Image Art)的圆形剧场。该项目由中国、美国、奥地利等高手联袂,自己制造设备、优化技术。这样,使得创作过程本身就成了智慧的、探索的上海精神的写照。

  7月4日《“朋克”孙悟空令人惊艳 〈海宝〉高科技天衣无缝——几出世博会儿童剧做出创新榜样》

  启示:上海儿童剧市场有个怪圈:本土原创剧目只要停留在互动游戏的“闹忙”阶段,票房就好;一旦增加戏剧情景、内容含量或者引进国外班底,就会因为“层次高”而导致票房“跳水”。世博会的3出儿童剧做出了二者结合的创新榜样。

  木偶戏《西游记》不仅故事经典,还创新了时尚的人物造型,孙悟空以朋克头出现,既符合其叛逆性格又令人耳目一新。多媒体剧《海宝来了》以高科技和想象力,把舞台和观众席连成一片,使得画面衔接天衣无缝。芬兰馆儿童剧《姆咪海岛历险记》,则胜在以宁静祥和的气氛突出环保主题。它们虽然各有侧重,但是有一个成功的共性——内容似曾相识,艺术或技术果敢创新。似曾相识能给予大人小孩观剧的动力,满台新鲜则能在“捕获”观众的同时,赢得业界好评。

  7月19日 《一起创作美好的上海故事》

  启示: 4只被主人遗弃的小动物,乐观地想在德国不来梅组成一支乐队,还以“破锣嗓”吓走了强盗——这则童话不仅成为当地市政广场的铜像,还成为世博会城市广场上的剧目。世博会园区里,像这样象征着城市乃至国家“名片”的故事一个接一个:象征丹麦的美人鱼、代表比利时的蓝精灵……

  上海也应该有符合其精神气度、人文气质的“名片故事”。如此,不仅便于增强上海在全球城市中的辨识度,也比单纯的一句口号更有文化底蕴和艺术感染力——虽然目前看来此事还颇费思量。

   看明星八卦、查影讯电视节目,上手机新浪网娱乐频道 ent.sina.cn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