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评:米高梅破产的文化和市场启示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1月05日09:17  北国网-时代商报
评:米高梅破产的文化和市场启示

米高梅电影公司破产

  张敬伟/漫画 李爽/文

  拥有悠久历史的好莱坞著名电影公司米高梅(MGM)由于无力偿还巨额债务和推出新作,于3日早晨宣布破产。此举标志着其漫长的财务重组进程进入高潮。积欠了40亿美元债务的米高梅的前景十分惨淡。(11月4日新华社)

  在中国观众的眼里,米高梅几乎是美国电影的象征。人们印象深刻的是,片首几声凌厉的狮吼,就知道这是米高梅的片子。这就是品牌的力量,也是美式软实力深耕的结果。当然,其文化品牌和影响力是靠一系列的高品质电影来实现的。《魂断蓝桥》《乱世佳人》、《猫与老鼠》、007系列等。此外,米高梅还发起成立了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并推出了学院奖(即奥斯卡)……并先后200次在奥斯卡金像奖颁奖仪式上折桂。

  但是,辉煌和繁华已成过去,债台高筑的米高梅面临的是残酷的破产现实。这就是市场经济,而且充溢着独特的美式特点,无论是谁,无论你的历史多么辉煌,无论你的文化基因多么高贵,市场经营不善,就会被淘汰。前有《读者文摘》、现有米高梅,今后也许还会有大牌的文化企业破产。

  米高梅走到破产,让人惋惜唏嘘。尤其对于中国观众,米高梅经典影视作品已经成为国人心中永恒的记忆。这种记忆,基于文化和艺术,也汇聚了曾经的纯真情感,因而是乏功利的偏爱。但是对于市场而言,米高梅无论多么高雅,哪怕顶着文化产业的名头,也不过是产业的一种,必须经受市场的考验。生死抉择,完全在于其市场博弈能力。而这,恰恰是米高梅破产给予中国人和中国企业的文化和市场两重启示。

  中国市场经济还刚刚起步,无论国民心理还是市场主体,都还需要深邃的市场经济启蒙。尤其是文化产业,特别是文化人兴办的文化产业,人们还是习惯上将之同一般的企业相区别,予以特殊的情感关爱。特别是在软实力成为热点话题的情势下,发展和扶植文化产业也成为政策导向。从官方文件和舆论中,我们经常听到“大力扶植”文化产业等等字眼;在实践中,有些地方政府甚至为了经济唱戏搭起了荒谬到家的文化舞台,不惜巨资打历史名人的主意。

  在文化和资本的联姻上,有时候文化被高看一眼,似乎资本在高攀文化,于是资本附庸风雅而获得了文化带来的市场特权。有时候文化产业变成了权力把玩的庸俗游戏,完全脱离了市场的轨道。

  米高梅的兴衰成败,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市场经济课。1948年5月,美国最高法院根据反托拉斯法作出判决,判定大公司非法垄断。这一判决要求制作公司只管制片,放弃发行和电影院业务的经营。这就给像米高梅这样集制作、发行和放映于一身的大公司致命一击,因为它的主要财源被切断了。

  同样的,像比尔·盖茨这样的智慧产业,在欧美市场同样因为垄断被课以重罚。公平竞争的市场铁律,必须得以严格执行。反市场垄断,中国市场监管的力道显然孱弱得多。

  就在米高梅破产的当口,中国网络市场却发生着泼妇骂街式的游戏。相关企业又何尝不是为了追求市场垄断而无序博弈?这个时候,如果监管乏力,则是对垄断的放任。

  正因为米高梅破产于成熟的市场机制中,其破产并不充溢着悲哀。何况,其留下的文化经典和人们不朽的情感记忆,以及举世瞩目的奥斯卡小金人上,都有着米高梅的精神。

  米高梅,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看明星八卦、查影讯电视节目,上手机新浪网娱乐频道 ent.sina.cn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