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慕容天涯
王小帅作品的里一切往往出奇的细致,无论是还原年代还是重拾记忆,都显得游刃有余。而这一次,曾入选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的《日照重庆》更是在冷静下,有着一份潜藏的感情,让人对另类亲情的描述印象深刻。
由真实事件改编的剧情并不复杂:王学圻扮演的父亲老林是名海员,离开重庆十余年后,归来却得到一个噩耗:长大成人的儿子林波在一起绑架人质事件中被当场击毙。这个“青少年杀人事件”让老父亲不能接受。找寻着儿子成长经历中息息相关的人物,并不断探访当天事件现场的相关人员,希望得出当天的真相。而在这个找寻的过程中,其所引发的思考和对“被抛弃的一代”姿态的描述越发深刻,真相渐渐的浮出了水面……
这部影片的整体调调依旧显得文艺内敛,沉默的人与特殊的城之间的关系很是微妙。感情压抑从始至终。从某种角度,这片子的节奏感不算上佳,但是做到了润物无声。换言之:电影的好看是多元化的,这显然属于不显山不露水的那一种,需要观者去静静体会。
于是影片的情节就好像是一条地铁线路。每到一站,每见一人。当天的细节和一些琐碎的点滴变慢慢的浮现出来。家人、长辈、朋友、商场的保安、被刺伤的人,被劫持的人,还有引发一切的人,解决这一切的人……在手持摄影机那近乎纪录片的半摇半晃里,人们的戒备、防卫,不解和释怀都表现得十分清晰。而大部分的场景里,镜头里的人物呈现出两极化的姿态。初次见面,当事人往往都是冷酷至极的不理不睬甚至回避,而王学圻扮演父亲则很无奈的一脸茫然静静等待。
在这几场戏里,都考较了演员的演技。比如丁嘉丽扮演的母亲那费力的三番五次搬运衣服段落。理发店青年女孩的拂袖而去。都让人感受到镜头里随之捕捉到的父亲角色之无奈。而在这些角色当中,由青年演员秦昊扮演的好友昊子是个关键的人物。其不但对老林不留情面的批驳,更是把林波生前的一些细节慢慢还原。让这个“被抛弃的一代”那种迎风挺立的不屈和强硬之下的孤独展现得淋漓极致。作为青年人,他们有梦想却无出路。高考失利的无奈,混迹台球桌前的岁月,渺渺升起的香烟,都构成了一幅看不到未来的蓝图。而比之他人的家庭幸福,林波甚至从未忘记父亲,他恨恨不平的看着那片海,回不到这个故事的起点。
当然这一切也有幸福和温暖,女孩小雯作为林波的女友,她与林波的一切虽然不无悲痛但是爱的时刻也有快乐。昊子回忆起的偷盗鸸鹋段落,简直像极了《半支烟》里送上雨夜钢琴的感觉。青年人的眼里没有别的东西,只有爱着的对方。昊子喃喃的说道“他一定是疯了”。的确,这也是对林波这个青年人少的有温情描述,像极了我们自己恋爱时刻的不管不顾,哪怕只是短暂的瞬间。
不过,与我们从片名中所理解的信息不同的是:《日照重庆》并非太阳照在城市上的意思,而取了“日照”这个海滨小城与“重庆”山城的一切相对应。两座城市,海为理想,山为现实。林波作为年轻人显然想在现实之中跨越到理想的蓝之浩瀚,却无奈找不到亲情,寻不到父亲,永没有归宿。这让影片前半部分的山城故事像是冰冷的直面现实记录片。等到小雯出场后,又让一片浩瀚不屈的蓝包围了视野,像是桀骜不驯的青春电影。这种矛盾构成了对片名和主题的最好诠释——找回。在这个故事里,中年人找回远去的责任去亲情,青年人找回起大无畏的青春和勇气。还好他们都在影像里还原,但无奈的是他们都已然不可能在回来只留在那时。
在影片里,王小帅惯用的长镜头依旧比比皆是,比如表现王学圻几次卷起儿子画像的一幕。让一个父亲的无奈与悲痛毫无保留的呈现在观者面前。而为了还原这个“青少年杀人事件”现场的“真实”一幕。导演选择了与正常叙事不同的手法,即多角度剪辑切换画面来展现当天的细节。不断出现的闪回里,色调清冷的当天事发时的“叙事镜头”,黑白摄影掺杂着雪花的监控器视角,以及正常拍摄下故事主线里的人物叙述,构成了这个故事最惊心动魄部分的演绎。让暴力得以无情的消解,却也有了一份不能回避的残酷。
表演方面,王奎荣的戏骨风采,丁嘉丽的朴实无华都很到位。而青年演员秦昊与子义都很不错。前者的真实,后者的愤怒,都将青年人的故作老成与无所畏惧很好的展现。刚刚在东京摘得影后的范冰冰很好的打了酱油。看来想体会其演技,《观音山》预告片里头破血流的同性之吻才是王道。
所以说,《日照重庆》并非是单纯的记录,其中的思考隐藏在了沉郁的感情基调下,需要观者去细细品鉴。
而重庆这座城,是电影里重点记录却难以被“发现”的一个角色。雾气昭昭的江水,横穿城市的轻轨,悠闲自在打麻将的人群,朝天门码头的汽笛,华灯初上的夜景,悠哉的吱丫作响缆车,走街串巷的棒棒……看上去,一人一包的王学圻好似独角戏般穿行于这座城。而实际上,这城市和他一起默默的出镜,也算是对一切的究极回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