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评论:戏剧欣赏体验为何“落后”百年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1月09日17:23  新民晚报
text1 《有人将至》剧照

  “新易卜生”福瑟的荒诞派剧作《有人将至》日前在上戏新空间结束了其在中国的首演,令熟悉欧美现当代戏剧的上戏教授都颇为兴奋,进而引发了颇有意义的呼唤:既然每年能有20部好莱坞电影在中国与美国同步上映,为何优秀的欧美当代戏剧不能同步引进呢?此举不仅将大大拓展中国戏剧人的视野、提升当下戏剧的质量,还能使上海这个中国戏剧大都市的名号更有含金量。

  海外优秀戏剧多

  福瑟的《有人将至》被翻译成40多种文字,是当今演遍欧洲各大剧场的作品,它讲述了人与人之间既爱又怕的微妙状态,呼唤一种和谐的生存关系。《戏剧艺术》副主编曹路生十分欣赏该剧,认为它入木三分地刻画了现代人的心态。据上戏导演系副教授石俊介绍,其实像这样优秀而多样的剧目在海外很多,美国的普利策戏剧奖、托尼奖,英国的劳伦斯·奥利弗奖、德国的浮士德戏剧奖以及英国的爱丁堡戏剧节、法国的阿维尼翁戏剧节、丹麦国际儿童戏剧节等,都是出优秀剧目的地方。

  上海率先来“移植”

  上海历来有引进海外优秀戏剧的传统,也是国内最多引进海外戏剧的城市。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上海就引进了阿加莎·克里斯蒂的《捕鼠器》,一上演就红了20多年,最终引发半个世纪以来从来不离开英国本土的原班人马,也兴冲冲来到上海演出英语版,赢得高票房。近年来,上海话剧中心也“移植”了一批欧美得奖戏剧,例如获得2005年普利策奖、托尼奖的《怀疑》,1991年获得劳伦斯·奥利弗奖的《乱套了》等。此外,还有不少借鉴国外得奖剧目的戏剧也纷纷在沪上演,例如曾获2007年德国浮士德戏剧奖的《三个橘子的爱情》,被孟京辉改为同名戏剧,昨晚演出了最后一场。

  同步引进意义大

  石俊认为,“同步引进”戏剧的意义更为重大。因为,中国戏剧在改革开放后虽然迎来了“话剧百年”的第二个春天,但是其发展是“断代”的,这体现在我们的话剧迷还在议论“看不懂先锋派”——而“先锋派戏剧”指的是100年前,20世纪初的欧美“小剧场戏剧运动”。欣赏体验“落后”100年的原因,就在于戏剧没有“同步引进”。与此同时,“同步引进”还能让更多的戏剧工作者开阔眼界,融入世界潮流,切身感受丰富多元的戏剧形式和空间。这对促进本土戏剧的发展也有极大推动作用。本报记者 朱光

   看明星八卦、查影讯电视节目,上手机新浪网娱乐频道 ent.sina.cn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