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年底的北京和上海,都沉浸在一场名叫“王菲”的饕餮盛宴中。
北京的朋友们说,王菲开演唱会的那几天,无论是地铁还是公交车,路过五棵松体育馆时,都会很“配合”地报站,“要看王菲演唱会的观众请在此下车”,然后就有一群带着闪闪发光的红色牛角装饰的男男女女兴奋地冲下车。虽然事后被证明,“报站”事件只是个美丽的传说,但潜意识里,路过五棵松的人都会不自觉地在内心里滚一遍王菲的名字。而在上海同样如此,在演出前入住附近酒店的外地男女几乎都在办完入住手续后,惯性地问一句服务员:到世博演艺中心怎么走。尤其世博中国馆外的酒店驻扎的几乎都是王菲的歌迷。阔别娱乐圈6年,王菲没有沉寂、没有落伍。相反,她从人变成了“神”。
歌迷都超爱王菲冰山一样的“冷”,演出中,王菲金口一开说句“谢谢”时,满场观众都欢欣鼓舞。有歌迷掐着指头算,“哇,她今天说了六个字”。和王菲在舞台上的冷感相比,人们很难言说生活中的她究竟是什么样子——被网友“发现”Veggieg是王菲的微博后,Veggieg立刻开始高调“织围脖”,顺带为自己的演唱会大做广告。微博中的王菲,完全没有了舞台上的矜持与冷傲,反而是一种得得瑟瑟的贫嘴。
“我不觉得自己酷,酷是人家对我的感觉……”王菲曾经这样说。隐居多年,她以前的率性作风常常被解读为“不好相处”,直来直往,惜字如金更是王菲不变的特色。而生活中的王菲很难真正与“酷”字沾边,她从不刻意迎合大众心理去塑造所谓“天后”的形象,打麻将、唱卡拉OK,在微博上公然对李亚鹏撒娇:“今晚的肉难免要麻一麻了。”究竟哪一个才是真正的王菲?其实冷也好,贫也罢,那个“王菲变王靖雯又变回王菲”的歌手始终如一,她在歌里讲述单纯的初恋、宣泄压抑的浮躁、看穿红尘的虚无,在不止一代人的青春记忆里烙下印痕。新报记者翟翊 文/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