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评论《让子弹飞》:堪称一部“狂人日记”

  表江(影评人,现居北京)

  《让子弹飞》就这样轰轰烈烈地飞来了,据说上级部门给《让子弹飞》下达的票房任务是5个亿!姜文周润发葛优三位大爷再加上胡军陈坤等一堆中、小爷,能不吸引你都难。昨天姜文也领着剧组来到了成都,不如让我们先看看那些看过该片的人对这部影片的评论交锋吧!

  《让子弹飞》:堪称一部“狂人日记”

  经历过《太阳照常升起》的“看不懂”之后,很多人对姜文作品的期待降低到“看得懂”,《让子弹飞》很给面子地“看得懂”,于是“好评如潮”。我觉得《子弹》的问题不是看得懂看不懂,而是你看懂了,但是你知道它在说什么吗?作为一个观众,我能理解黄四郎(周润发)的动机———为保家产欺压百姓,能理解汤师爷(葛优)的动机———乱世求生捞一笔是一笔,他们都是凡人。但我无法理解姜文主演的主要人物张麻子的行为动机,张麻子是“狂人”,他被姜文塑造成一个无所不能的“上帝”,改变世界,而不掌握这个世界。但可惜,这是姜文的世界,我无法进入。

  关于商业和类型的问题,《让子弹飞》的商业元素有明星和搞笑,叙事相对《太阳》浅显,但它仍然不是一部典型的类型片。如果以好莱坞西部英雄片为参照的话,《子弹》在外形上颇为相像,抢劫、火车、小城、打斗,元素不少,看上去很热闹,这是姜文为了显示“拍一部大家看得懂的电影很容易”而做出的姿态,你要笑就给你点笑料,你要打就来点马拉火车大枪战,但英雄片的归根结底是要有困境、有英雄。

  《子弹》的困境是小城,但是这个困境很虚构,这个小城也仿佛只是为了上演英雄主义的舞台,在影片中,姜文对庶民的无视从一开始就表现出来,扔钱给每户只为自己爽,他对他所解救的世界毫不关心,他只是要当“王”的感觉,并不真的关心这些人是否处在水深火热之中。我作为庶民的一员,并不觉得这位“王”要比黄四郎高级多少,所以他自然也不是英雄。我个人认为,英雄之所以被称为英雄,是因为他们会尊重需要他们去解救的蝼蚁,他们多少对蝼蚁的痛苦有所理解,才会出手相救,如果英雄认为蝼蚁就是一些贱得该去死的东西,就不伸出他们高贵的手好了。

  从人物的代入感来说,葛优的角色是惟一有几分代入感的,胆小怕事又具有非一般的生存智慧的汤师爷,最后变成众多角色中最讨人欢喜的一个,这恐怕是姜文始料未及的,因为所有其他人要么是烘托姜文伟岸的符号,要么就并不完整,例如黄四郎,只有汤师爷关心普通人关心的钱和生命。

  再说叙事节奏和逻辑,张麻子和黄四郎的几次较量,前后没有必然的联系,大结局的战斗也和之前没有联系,中间很大一部分台词和情节,都是为了突出搞笑效果或是展示张麻子有多么与众不同而设计的,没有起到一步步推动、环环相扣最后达到高潮的效果。两拨人马同时戴上铜钱面具的一场,几乎再次使观众难以明白这是在做什么。张默扮演的六弟捅自己难以可信,而之后张麻子一群人滞留小镇的主要目的就是复仇,而这个基础并不可信,整个故事难免有牵强之嫌。

  不可否认,姜文是很有个人风格的中国导演,他绝对不是那些庸才,但他也远远没有达到天才的程度,我个人认为他的实际水平和被人吹捧的程度不太符合。

  李建中(媒体工作者,现居上海)

  不是不用力,是太用力了

  《让子弹飞》还没上映,已有了两拨不同的评论:先是海潮样的“牛×颂”;后一拨则是有影评人站出来泼冷水:他们批评姜文太自恋,整部影片就是“看姜文如何往自己的胸口上贴胸毛”。

  我饶有兴味地观察着这些舆论。也在思考:为什么影评人会出现和普通观众完全不同的情绪反弹?看来,还是要从电影《让子弹飞》本身上去寻找答案。

  记得刚看完首映,我发过一条微博说:“如果把姜文的才华比做酒,把《让子弹飞》看成瓶,那么整个观影过程,就是眼睁睁地看着酒从银幕上流出来。”应该说,这是一个级别很高的马屁,但其实也包含着我的批评。我的观点是:若说《让子弹飞》存在一个明显缺点的话,那就是明明是个小瓶,却放了太多酒!导演不打算浪费一滴酒,酒却还是浪费了。

  照《让子弹飞》里土匪们的说法就是:不是他妈的不用力,是他妈的太他妈的用力了。

  是的,浪费并非一定是没有精打细算,有时,恰恰是因为想得太多。你去看《让子弹飞》,几乎每个镜头都经过雕琢。前一秒钟,姜文还在对刘嘉玲强调他是正人君子,后一秒钟,镜头下移,观众看见他的手已经严严实实地捂着刘嘉玲的胸……这种和冯小刚截然不同的小噱头,片中比比皆是。问题在于,姜文太爱惜羽毛,没有打算舍弃任何一个能够逗笑观众的噱头,他似乎打算让观众120分钟一直张大嘴巴,或惊叹,或大笑。由此产生的问题是,并不是每个笑料都能够辅助影片,有些可能分散乃至消耗观众的精力。像我这样笑点很低的,笑到90分钟左右,就觉得撑不住了:妈呀,累死了。电影,不是脱口秀,他整体感很强,需要节奏,需要呼吸。

  当然,针对一部娱乐片,这就有点骨头里挑刺,尤其是在喜剧片都已经不能让人发笑的当下。

  不过,我也怀疑,很可能就是因为这个技术层面的原因,引发一些影评人提出了“男性沙文主义”的批评。要知道,影评人和普通观众不同。普通观众不会产生这种“才华浪费”=“炫耀”=“自恋”=“男性沙文主义”的递进联想,是因为他们没有思想包袱;而影评人则带着有意识的审美目的走进影院,内心想像着自己和胶片背后的导演直接对话。你想,当一个聪明人坐在电影院里,老是想像着另一个聪明人对他说:“看老子幽默吧,老子厉害吧,老子牛×吧?”会怎么样呢?所以,我理解他们发表批评时的心态,如果姜文的毛病是不够放松的话,那么影评人也一样。

  我不打算批评影评人,说穿了,我写这篇文章,一样不够放松。不过,我总觉得,中国电影发展到如今的境地,我们的电影批评的确该有些变化了。比如能否不要每次都拿文艺片的要求去苛求商业片?商业电影和文艺电影的制作初衷和方式都截然不同,如果一部商业电影在120分钟里起到了娱乐大众的作用,那么它就合格了;而《子弹》放在“国产电影”的特定范畴里,那么它就是牛×啊。

  非著名影评人卫老师说,对于姜文来说,《让子弹飞》作为载体,要比《太阳照常升起》好太多。我同意。毕竟,《太阳》本质上是部打着商业旗号的文艺片,真实感的缺失让它的浪漫显得像一捧灿烂的塑料花。然而,《让子弹飞》里“鹅城”这个非中非西的虚拟城市,以及一个面目模糊的历史地带,再加上商业片这个宽容性很大的体裁,使得姜文可以放开蹄子在胶片上撒欢。

  他做的其实就是瓶可乐,你可以说他二氧化碳太多,但请别说他酒精浓度不够。

  糖同学(媒体工作者,现居成都)

  子弹飞过,情敌骤增

  阳光灿烂,太阳升起,让子弹飞。

  前天下午看完电影《让子弹飞》,漫步冬日暖阳下,忍不住自己在心里给姜文的电影编了词、谱了曲、没头没脑地吟唱起来,这足以窥见我提前看了该片的后遗症相当严重。

  第一,我必须得忍着,像一周前提前在北京看了片的阿塔姑娘一样忍着,只能反反复复地告诉大家很好看很好看,却不能做不道德的剧透,以至于搞得自己像个托儿似的。第二,我有些虚脱,观影过程中由于频率过高的发笑导致消耗了大量的体力,仿佛暗中被人点中了笑穴,估计需要静养几天才能恢复体力接着再进电影院看一次该片。第三,我产生了幻觉,情绪深陷其中难以自拔,走出电影院,我告诉身边同行的女士,我有点晕,结果她说,她也一样。第四,这是最恐怖的一点———我又多了好些个“情敌”。就算你患上了重感冒,隔着银幕也照样能闻到姜文身上散发出来的汗味儿与野兽味儿,这直接导致了我身边暗藏的不少花痴自动暴露了身份,尽管在黑暗的电影院里我看不见她们口水滴答的表情,但当走出影院之后她们那失焦的眼神,顷刻之间出卖了她们。

  就在观影之后的那个晚上,坐在我身边的文艺范儿未婚女青年,在下班时一边收拾东西一边幽幽地说:完了,完了,我对男人的胃口又被吊起来了。在我的打听下才明白,她所指的吊起来是标准提高的意思,而她口中男人标准的参照物正是姜文,说这话的时候,我严重怀疑她将自己平时一直挂在口中的韩寒抛到了九霄云外。我完全可以预见,在姜文的这部新片上映之后,又有多少位女性会拜倒在他那对招风大耳之下。

  如果说今年的一部《盗梦空间》让人见识了造梦者的神奇,那么,姜文便是今年贺岁档一位伟大的造梦者,他依旧不按常理出牌,玩转几大影帝影后于股掌之间,在他造的梦里有笑有泪、有血有肉、有爱有恨、有生有死,要多离奇有多离奇,要多合理又有多合理,所有你能想到的和你完全想不到的,都在这个疯狂的梦里一网打尽。最绝的是,影片接近尾声的时候,你以为这场梦已经做完了,直到最后一个镜头,你才惊觉这场梦不过刚刚开始。

  距姜文上一部《太阳照常升起》过去至今已经三年,看看这些年的选秀节目和相亲节目,有太多太多的男主角额前顶着一团刘海,冒充花样美男,闻不见汗味儿,只闻见骚味儿,让无数喜欢狂野味儿的芳心失落而归,至今无处托付。不少姑娘穷尽一生都在寻找自己的白马王子,可惜多年残酷的现实告诉我们,骑白马的不一定都是王子,不如,就让我们走进电影院做梦吧。

  你会发现,在这部影片的最后,一身戎装、脚蹬马靴的姜文随着远去的火车一路追去,胯下的白马急如闪电。姑娘们,那不正是我们苦苦寻觅多年,传说中骑着白马的大叔吗?那么好吧,祝愿每位做这场梦的姑娘都不会梦见周韵

  张艺(媒体工作者,现居上海)

  看到High,High到想哭

  什么叫好电影?镜头牛×、故事牛×、音乐牛×、表演牛×、剪辑牛×、对白牛×。可以让你看到High,High到想哭,哭了又笑,笑里有回味。

  这就是《让子弹飞》。

  这就是姜文的大派对。

  《子弹》的口碑和《太阳照常升起》(以下简称《太阳》)是如此大相径庭,尽管姜文不肯承认。这部片子里,他收敛了点狂气,加了点讨好,又不卑不亢,就把观众办爽了。说实话,《子弹》很有些为《太阳》叫屈的范儿,相同的久石让的音乐,相同的铁轨和火车,连结尾火车渐行渐远的感觉,也很让人想到《太阳》的最后。不知道姜文是否要借此片来一吐胸中的郁结之气,为他自己,也为他之前的得意之作《太阳》。

  看《子弹》,女性观众最欢喜。那些肌肉一块块儿的男人穿军装,骑白马,沿着铁轨飞奔,个个身怀绝技,看得人全身血液沸腾,眼泪都快下来了。不过,《子弹》里的不少镜头也许会吓到部分柔弱的女观众,如张默扮演的“六弟”中了贼人的激将法,悲愤中不惜用刀剖开自己的肚子,挖出胃中刚吃下的凉粉,以证实自己只吃了一碗而非两碗。而片中带“色”的笑话也不少,甚至姜文自己也承认,“性、暴力、粗口”是片子的看点之一。

  该片的川话版也很给力,其中给人留下最深印象的,毫无疑问是“贺岁帝”葛优。他的四川话带着自贡口音,当然不是他自己说的,是四川知名配音演员宣晓明的杰作。不过,宣晓明的卷舌音用得恰到好处,有些土气的口音与汤师爷刁钻的性格极为搭配。此外,张默的成都话最地道,陈坤的四川话带着重庆味儿,岳红给刘嘉玲的配音带来的是不小的惊喜。据说,宣晓明分别为葛优、发哥等3人配音,很牛。

  在北京接受采访的时候,姜文一直带着一个1982年出生的年轻编剧,也就是片中的“七弟”。他说,在片场,他们准备了120张纸,每张纸都是影片的一个“眼”,每个“眼”都被编成两句七言绝句。120张纸,240句诗,连起来也有八分之一部《诗经》了。

  用心,才能传情。

  某“砖家”对着《子弹》拍砖,说“搞笑手法是《三枪》级的,两位主要人物关系的失衡是《梅兰芳》式的,几位莫名其妙的客串明星则有《建国大业》的意思。”我说,砖家你有大爷么?假设你大爷的眉毛像你爷爷,嘴巴像你奶奶,鼻子像你爸,你大爷可还是你大爷,绝不会变成姜文大爷。砖家还说,《子弹》里用《太阳》的音乐,姜文太草率、太自恋。我同意,天才都自恋,庸人自扰之。

  黄四郎说,霸气外露,找死。

  张牧之说,我要站着把钱挣了。

  汤师爷说,杀人诛心。

  对于观众,看完片,一切了然。

  评论江湖

  程青松:姜文一直坚信《太阳照常升起》是被误读,是观众缺乏足够的耐心和理解能力。因此他在《让子弹飞》里,继续使用了《太阳照常升起》的音乐作为开场音乐。就像《阳光灿烂的日子》,即使《愤怒的公牛》《教父》都使用过《乡村骑士》的间奏曲,姜文照样用在了自己的电影处女作上。谁叫姜文是摩羯座的呢?

  庆元:《让子弹飞》雷语:1、我以为,酒要一口一口地喝,路要一步一步走,步子迈得太大,会扯着蛋。2、美女你不要,钱你也不要,你要什么啊。3、你是要杀我,还是睡我。4、世界上本没有路,有了腿便有了路。5、如果你活着,早晚都会死;如果你死了,你就永远活着。6、她已经是个寡妇了,我不能再让她守活寡。

  聂老晶:节奏快、动静大、充满着黑色幽默和急智,喜欢影片的色调和镜头语言,喜欢发哥和葛老的表演,姜文倒是次之,陈坤也不错,演出新感觉。一气呵成的快节奏可能会让反应略慢的观众招架不住,肆虐的枪炮声也许会让心脏不好的人望而却步。

   看明星八卦、查影讯电视节目,上手机新浪网娱乐频道 ent.sina.cn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