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毕成功:《黑天鹅》抄得好,也是好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2月27日11:13  新浪娱乐[ 微博 ]
text1 《黑天鹅》海报

  小毕的个人评分:85分(B+)

  评分参数:《钢琴教师》100分(A),同主题作品内部比较

        《问题不在孩子》86分(B+),2010年申奥作品内部比较

        《寒冬刺骨》89分(A-),2010年申奥作品内部比较

  影评

  《黑天鹅》(Black Swan)是《钢琴教师》(La pianiste)的姊妹电影,但经过了更复杂的包装,让人咋看之下无从发现母题的一致。导演达伦·阿洛诺夫斯基也讲了些自圆其说的“小谎”,这都是标准化的,在宣传期一部电影的主创时常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宣发公司代办的不少、面对媒体即兴创作的更多,因此不必深究真伪。阿洛诺夫斯基说,《黑天鹅》是《摔跤手》的翻版,二者都在讲主角为事业燃烧生命——但《摔跤手》里有证明他不会过普通人日子的超市戏,也有爱他的人劝他悬崖勒马。

  相反,《黑天鹅》并未表现除了舞蹈妮娜一无所知,也没人爱她,于是《钢琴教师》来了:被母亲操控的女孩欲借父系社会之力摆脱阴影,实现身心的长大成人,失败后只得通过自残实现抹杀体内母亲的“弑母”以求拯救。这点,《钢琴教师》的艾瑞卡无疑是主动的,电影也对她父亲的早逝有更确切的说明,早在遇见瓦尔特之前,她已在情色影院、汽车影院里进行了各种探索。母亲的“斯巴达式教育”也让她只拥有智慧与潜意识,情商为零,所以,为长大成人,她终于理智地选择了最且唯一行之有效的方式——“弑母”。

  《黑天鹅》的妮娜追求事业不过假象,核心是索爱,偷口红体验当头牌的感受、不惜任艺术总监侵犯自己,只为观众的爱戴或总监的爱慕,希冀这些父权社会的爱帮她独立。而母亲对她的控制,比《钢琴教师》里那位更可怕,建立在深深的恨意上,怀上妮娜是她放弃舞蹈的原因。于是,两人之间存在一个“能共苦却不能同甘”的微妙平衡点,最终被打翻自在情理之中。另外,妮娜跟《钢琴教师》的艾瑞卡有很重要的一点不同,她的“弑母”是被动的,是潜意识作用下对自己的抓伤、刺伤,难得释放欲望的自慰还被睡在一旁的母亲毁了。艾瑞卡则斩钉截铁地伴着快感把刀片插入阴道,模拟男人获得愉悦的同时,深深刺痛体内那代表约束与禁锢的母亲。

  母亲的强大也体现在剪指甲,指甲有可能伤害到女儿体内的她自己,这种叛逆当然要无情铲除——她就是《天鹅湖》里把公主奥杰托变成天鹅囚禁起来的恶魔罗特巴尔德。换言之,妮娜还没发现梦中自抓是“弑母”的前兆,母亲已有所察觉。《钢琴教师》的艾瑞卡曾试图利用冰球选手瓦尔特隔绝母亲,冰球的球杆当然是男性生殖器官的隐喻;同理,妮娜用一根长长的棍子把母亲抵在门外,堪称男性生殖崇拜的图腾。

  母题暂告一段落,下面要进入“分身”这个副题。《黑天鹅》有层意思是“不可能的情况发生”,在本片又有黑白天鹅一释放、一压抑的意味。但《黑天鹅》没在这条路上走太远,所以莉莉不同于那些经典人格分裂作品里只一个纯粹的幻象,而是虚实结合的。前面说过了,妮娜不是《摔跤手》,驱使她越陷越深的执着点在爱上,如果事业不成功,她就没有机会得到爱来反抗母亲,而《摔跤手》宁可放弃爱与生命也要把事业燃烧到极顶。

  毕竟都是他的作品,所以阿洛诺夫斯基很清楚二者的迥异,《黑天鹅》便活用莉莉与妮娜自己的幻影告诉我们,妮娜必须找到她这白天鹅体内的黑天鹅,像莉莉一样,才能让总监、舞伴乃至观众对自己产生欲望,才有望靠父系之爱而获救。当她看到无论真实或虚幻的莉莉与总监交媾时(其实那很可能是她自己),妮娜终于失望,意识到自己变不成黑天鹅,但她不具备《钢琴教师》的艾瑞卡的主动性与理性,故失败之后并未马上进入“弑母”的轨道,尽管潜意识用被父权之爱抛弃的前头牌的自戕与母亲的一身血两次暗示。

  正如醒来的妮娜仍未逃出母亲的掌心,奔向舞台的她最终也没凭自主意识“弑母”。潜意识虚构的分身在黑天鹅之舞前又要篡夺父系之爱,妮娜对想夺去父爱的人痛下杀手,跟《钢琴教师》的艾瑞卡一样用了碎玻璃。然而,艾瑞卡是很清醒地抱着“通过父亲般的男人实现长大”的美好愿望的小女孩,对要抢走他的女人复仇。妮娜的情况不一样在于:在杀死那个她知道她变不成的曾跟导师交媾的分身的过程中,她借助了体内母亲的力量,当她喊“我的机会!”时,满眼充血与前一晚回家时一身血的母亲的幻象相呼应。

  ——副题结束,回归“弑母”。表面看她体内的母亲赢了,插足父系之爱的分身遭处决,实则潜意识也利用该契机将自残发挥到巅峰,抹杀掉体内的母亲,一如《黑天鹅》副题分身的明显与母题弑母的隐晦。虽然是阿洛诺夫斯基的小聪明,对他这样一位鬼才来说稍嫌遗憾,但《黑天鹅》对《钢琴教师》重奏又变奏的精心设计仍值得称道。接着,弑母成功的妮娜毫无悬念地获得了爱,在舞台巅峰俯瞰众生;母亲是真是幻不重要,但她是台下唯一的伤心人,因为女儿永远地埋葬了她。妮娜的眼神从对视母亲的痛苦转化为愉悦:

  ——尽管杀死体内的母亲让她燃尽了生命,但她“感觉到了,棒极了”!是的,无论观众的掌声还是总监的抚摸,那一刻,那些爱,让我们的小女孩长大了。

  P.S。由于《黑天鹅》从母题到人设到剧情到细节,都不乏对《钢琴教师》的模仿,所以对我而言这是一部80分起评的电影。但天下文章一大抄,阿洛诺夫斯基抄得如此不同凡响;摄影、剪辑、音乐配合得如此天衣无缝;娜塔丽·波特曼、芭芭拉·赫西、米拉·库尼斯表现得如此绚丽多姿……,加着加着,就进了优秀率。

  (毕成功)

   看明星八卦、查影讯电视节目,上手机新浪网娱乐频道 ent.sina.cn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