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编辑/马驰
“电子世界”的故事在30年后重见天日,这一次除了复杂科学命题,《创战纪》仍然和前作一样披着好莱坞最强科技的外衣。虽然不确定这一次要过多少年它才能够成为“现象级”,单就炫酷的程度来讲,《创战纪》有望超越去年的种子选手《阿凡达》。
30年前又炫又烂
即将上映的《创战纪》是1982年的科幻电影《电子世界争霸战》的续集。对于许多资深的科幻迷来说,《电子世界争霸战》是划时代的作品,它开启了科幻电影的“赛博朋克”(Cyberpunk)时代。在此作之前的科幻电影只有机器人、外星人、克隆人3种题材,而《电子世界争霸战》第一次把虚拟空间的概念搬上了大银幕。在这部电影诞生后的30年中,几乎所有的“赛博朋克”电影都在沿着它所设定的基本原则构建虚拟世界,它为《移魂都市》《攻壳机动队》《黑客帝国》等影片提供了基本的游戏规则,比如:虚拟世界被看做负面不真实的,现实世界则被描绘成真实可信的;想反控人类的邪恶计算机;强大到足以控制世界的大公司;由交错闪烁的网格构成的虚拟空间;游戏化的战斗方式;以病毒来攻击主机的最终解决办法等等。即使在今天看起来,《电子世界争霸战》的画面仍然显得充满想象力:虚拟空间中飞行着像大门一样的侦察器;有着蝴蝶般翅膀的运输工具顺着光线移动;程序之间用一只闪光的碟子互相攻击,还可以在游戏场中由人形瞬间变成摩托车飞驰……2007年,美国视效协会(VES)评选出了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50部特效电影,《电子世界争霸战》排名第六。美国电脑图形学会则将这部电影视为电脑图形的里程碑、分水岭,认为它开创了CG电影时代。
当然以上这些评价都是基于今天的眼光来看的,在当时那个年代,《电子世界争霸战》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都应该划归到“烂片”行列当中。在票房上,1700万美元投资,上映3个月只赚回2600万美元,远远无法和当年暑期档走红的《E.T。》相比。在内容上,在那个电脑还没普及、互联网还在娘胎里的时代,几乎没有观众能够看得懂这部电影到底在讲些什么。除了一堆花哨的画面,《电子世界争霸战》唯一的作用只是让人昏昏欲睡。好莱坞的影评人在《创战纪》上映的时候还在调侃这部影片的前作,“《创战纪》是第一部30年后再拍续集的电影,也许迪士尼等了那么多年是有道理的。最明显的理由就是《电子世界争霸战》是部很糟糕的电影,虽然它因为在CG方面的成就可以在电影史上写上一笔。今天再看《电子世界争霸战》,影片仍然显得语无伦次,甚至无病呻吟。”
30年后更炫更烂
正如没有人会觉得《阿凡达》会是一部以剧情来打动观众的电影一样,想要在《创战纪》中找到多么打动人心的桥段显然是不理智的。好莱坞每一年几乎都会有一到两部电影来集中展示其电影科技的最高水平,如2010年的《阿凡达》,这类电影的共同特点是:巨额投资(《创战纪》投资达到3亿美元)加上让人应接不暇的高科技再配上一个二百五的故事。《创战纪》的故事承接了30年前的前作,只不过主角由父亲变成了儿子。男主人公为了找到迷失在虚拟世界的父亲踏上了冒险之旅,最终通过重重考验终于回到了现实世界中。听起来很像是《绿野仙踪》和《爱丽丝梦游仙境》,但实际上远没有童话故事那么精彩。可以断言《创战纪》除了炫目的高科技,基本上等于空洞无物,这也就意味着如果不看IMAX3D版本的话,这部电影基本上没有任何可推荐之处。
《创战纪》并不是一部纯3D电影,而是采用了2D+3D切割真实世界和电子世界的方式。影片中的场景没有使用IMAX摄影机拍摄,但导演却为IMAX版本采用了两种不同的画面比例,分别是2.35:1和1.78:1。1.78:1的画面比例更大,接近于满屏的IMAX银幕。这是导演特别为IMAX版本所量身定制的。具体来看,影片绝大多数的画面比例是2.35:1。但在主人公进入创战纪世界,其中有8段场景在IMAX银幕上的画面比例就调整为1.78:1(时长合计约为43分钟)。画面比例的扩大令观影视野也随之增加,观众会倍感身临其境。这一体验当然只有在观看IMAX3D版的《创战纪》时才享受得到。
《创战纪》配乐由法国著名双人电子乐队Daft Punk(愚蠢朋克)捉刀打造,以强劲的电音衬出影片中电子世界酷炫的夜光风格。影片的声轨也是专为IMAX量身打造的,以配合IMAX专利的激光校准数字环绕音响系统,它由5个独立的声道构成,经过专利的数字原底翻版技术的加强处理,使其成为IMAX版影片在音响效果上的又一大升级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