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文汇报:《大地惊雷》是西部歪典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2月18日11:43  东方网-文汇报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约翰·韦恩和《大地惊雷》凝聚了我对西部片的爱:英雄虽然迟暮,疲惫的豪情依然泛起又温暖又苍凉的感触。若干年后,读了查尔斯·波蒂斯的小说,才发现原作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小说出版在1968年,越战,嬉皮士,摇滚乐,那是一个摧枯拉朽的美国,一切在崩塌,《大地惊雷》成了西部豪情破灭之后意兴阑珊的笑容,懒散,颓废,暧昧,不正经。但是后来接拍电影的是约翰·韦恩,才战胜了癌症的老韦恩,于是一切就不同了,他在电影里演的不是原作里的鲁斯特,而是曾经的自己,西部片里不朽的英雄。于是有些讽刺的,一部反经典的戏仿在从文字到影像的格式转换中,成了西部正典。

  科恩兄弟的这部《大地惊雷》不欠约翰·韦恩什么,它不是1969年那部西部经典的翻拍,确切说,这是一次真正忠于原作灵魂的改编。杰夫·布里奇不着痕迹地拂去了约翰·韦恩的光芒与阴影,除了不够肥胖,他符合小说里堕落警察鲁斯特的每个细节。鲁斯特第一次露面,是法庭庭审,一个被质疑的老警察,不太诚实,有滥杀嫌犯的嫌疑,是个一目了然的老酒鬼,歪在椅子上。这一歪,四两拨千斤地把原作的精气神给“正”了回来——他原不是高大伟岸的侠士,蜗居在杂货店的仓库里,有那么点唯利是图,得过且过,14岁的玛蒂出钱雇他去抓杀父仇人汤姆·切尼时,恭维他是“真的勇士”,这其实是作者不动声色地在挖苦。

  科恩兄弟把片子拍得很正,节奏不紧不慢,影像精致如静物画,《大地惊雷》是一袭端庄的袍子,细密地纳满了揶揄的针脚。玛蒂坚持要跟着鲁斯特去追凶,在老版电影里,约翰·韦恩特伤感也特慈祥地看着女孩,感叹道:她真像我年轻的时候。这是一个很温情也很煽情的段落。而在科恩兄弟这里,鲁斯特怔怔地盯着玛蒂,一言不发。不到一分钟的戏,做得蕙质兰心,鲁斯特瞬间的沉默和不赞同,出卖了作者和科恩兄弟小心藏起来的讽刺:对于玛蒂,这个故事的讲述者,一个“勇敢无畏”的女孩,他们持着坏心眼的保留态度。在她咄咄逼人地和老男人们讨价还价的时候,在她两眼放光地看着绞刑行刑的时候,在她悍然地质问的时候,玛蒂身上年龄和性别的痕迹被抹掉了,她成了一只凶悍又悲哀的小怪物,就像D·H·劳伦斯形容的美国精神:“美国的灵魂是冷硬且顽固的,自以为是,是个嗜杀者。”

  这就釜底抽薪地颠覆了美国人“身份的证明”,就像小说的题记,也是电影里第一个画面,引用了《圣经·箴言》里的一句:若不惩治,恶棍会逃逸。波蒂斯和科恩兄弟都默契地忽略了后一句:正义之士勇敢如雄狮。似是而非的态度一直盘旋在这电影里,成了一个欲言又止的表情。直到该被解决的歹徒都被解决之后,鲁斯特护着被毒蛇咬伤的玛蒂去找医生,这也许是科恩兄弟的电影里最温柔也最诗意的段落:旷野和林木飞快地向后退去,玛蒂靠在鲁斯特的怀里,身后的这个老家伙,也许是个很差劲的人吧,但那一刻,没有是非,没有正邪,只有血色残阳挂在遥远天际线上。也就是这一瞬间,这个故事泛起了矛盾的深情:在犬儒主义的尖刻批判背后,沉淀了乡愁的柔情。

  英雄没有出现过,鲁斯特在玛蒂醒来以前离开,后来他离开警局,做了杂耍艺人,死在巡演路上。雪花自洪荒天际飘落,那一刻我第一次觉得科恩兄弟也会如此悲伤:西部,注定是失落的传说了。  本报记者  柳青

   看明星八卦、查影讯电视节目,上手机新浪网娱乐频道 ent.sina.cn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