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演可以多大程度上成全一部电影?科林·费斯和杰弗里·拉什在《国王的演讲》里的表演毫无疑问是耀眼的,而这耀眼,说得不客气些,是黯淡的背景烘托出来的——如果减去表演的高分值,《国王的演讲》几乎是平庸的。
电影是关于英王乔治六世和他的语言治疗师的故事。乔治六世,现在的伊丽莎白二世的父亲,“要美人不要江山”的爱德华八世的弟弟。1930年,他还不是国王,在海军供职的约克公爵,骄傲,孤独,口吃,自卑,受着不为人知的童年阴影的折磨,在山雨欲来的环境里,孤立无援。皇室动荡,时局动荡,任性的国王奔着爱情去,德国军队在英吉利海峡的那一头虎视眈眈,动乱时世里,一个常年被遗忘在光芒背后的王子被推上王位,曾经口吃的男人在他的语言治疗师的帮助下,在BBC广播电台发表了那段最著名的9分钟战时演讲。
就历史本身,这段往事有它坚硬的内核。1930年代,欧洲正在经历格局剧变,帝国斜阳,英国王室和这个国家的地位都在微妙的氛围里踟蹰,那是茨威格笔下行将倾覆的“昨日的世界”啊。国家往何处去?皇室往何处去?电影里乔治五世有句台词:“我们现在是演员了。”意味深长。旧有的等级体系即将崩解,语言治疗师是澳大利亚酿酒师傅的儿子,附属国的平民和宗主国的王子针锋相对,身份落差里大有文章。战争迫在眉睫,BBC广播渗入国民生活,战时宣传,保守政治,牵扯出多少尖锐话题。
而这些可能的棱角,在这电影里全被抚平了。偷懒或者保守,编剧和导演用了最安全的策略,皇家、阶层、时局,都模糊在背景里,用力只在乔治国王身上,甚至把“国王”这重身份也给淡化了,还原他“寻常人”的一面:他的脆弱和善感。生来是个左撇子,硬被矫成用右手;小时候走路内八字,为此双腿被上了夹板,痛苦的童年记忆;父亲威严,永远质问他“你为什么做不到”;哥哥寡情,当面模仿他口吃的样子来羞辱他;在妻子怀里泣不成声,他说“我只是一个海军官员”……他不是国王,不是公爵,他只是Bertie,一个内心敏感丰富的儿子、兄弟、丈夫和父亲,这更像是一个普通人自我克服、自我战胜的励志故事。
而国王的丰富内心,是以其他一众角色的简化和平板为代价的:杰弗里·拉什的戏好,无奈剧本对语言师的模式化处理;爱德华八世不能幸免地成了“不负责任”的符号;乔治五世威严有余却终究是张模糊的脸。我们来回忆一下电影的开场,一个BBC主播的特写,球面镜下有些变形的脸,这个细节其实预告了《国王的演讲》的风格:漫画式的。事实上,即便是着墨最用力的“国王”,也是带着罗曼蒂克的漫画色彩——电影里他是憋红了脸逗一双小女儿的慈父,而真正的他曾说过:“我的父亲怕他母亲,我怕我的父亲,我很高兴看到我的女儿们怕我。”所以,《国王的演讲》只是以国王为名罢了。
科林·费斯骄傲别扭的英伦范儿自然是有魅力的,国王释然地称呼语言师“我的朋友”时,我相信很多人内心的柔软地带被挠到了,这一番《国王的演讲》,无非是一碗老方子熬出的心灵鸡汤,是平常无奇还是温暖妥帖,全看各人心思。
本报记者 柳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