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的全国政协联谊会上,前中国曲艺家协会分党组书记姜昆透露:他已向文化部申请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声传承人。他这样解释理由:“从侯宝林到马季再到我这代,相声已经形成了很好的传承和发展,具有一定代表性。所以提出这个申请,希望更好地继承、传承、发展相声。”
短短几十字,透着一种艺霸的气息,而且逻辑、概念混淆。
首先是不能接受这种大言不惭的做派。“从侯宝林到马季再到我这一代,相声已经形成了很好的传承和发展,具有一定代表性。”这个定性是你可以做的吗?何以膨胀至此?
在相声这行,马季先生有“当代新相声的创始人”之称,业内人士曾说:如果按马季所说,相声就是马三立,马三立就是相声。那新相声就是马季,马季就是新相声。
请问,和马季先生相比,姜昆的传承和发展在哪里?不至于把演员当官,有了行政级别,也当做传承和发展吧。
第二,门户观念强烈,偷换概念。你不能拿你这一门派的相声把中国相声整个取代了,哪怕它“具有一定代表性”。如果要确立中国相声的传承人,论辈分还排不到你,和马季先生同辈的甚至辈分还高的还大有人在,比如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杨少华。你的师傅马季曾题字请“少华艺师指正”。你师爷辈依然健在,你当继承人?就是排到你这一辈,你就能断定这个继承人非你莫属?如果你还是特想要这个名,那就先把侯宝林先生这一流派的相声定义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样,不管你是否有没有发展的贡献,传承人都轮到你了。
第三,捧哏逗哏作为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如果要有继承人应该是俩人才对,要不然这活儿没法练。没有听说姜昆改讲单口相声,怎么到这会儿自己一人就上去啦,这不坏了行规吗?
相声的危机是大家都看到的,旧社会的相声演员靠一个包袱就可以吃好几年甚至大半辈子,现代社会的教育普及和传媒推广,把这一切给彻底颠覆了。在这个大背景下,相声的生存和发展就是一个非常现实和重大的问题。作为一个官员和委员,又曾经是业内人士,应该切实提出可行的议案,而不应以自己的条件和资源在这样的时候为自己争名分。
之所以开篇在姜昆的名字前用了官衔而不是著名或非著名相声演员之类的前缀,就是想做一个提醒: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姜昆在很久以前已经从相声艺人成为了一名官员。转型是件挺好的事,如果你确有为官的素质,完全可以为相声和中国的艺术事业做出贡献。问题是你不转型,而是玩骑墙。这样,在相声界你是官最大的;在官场,你是相声说得最好的。
相声还接着说,没有好包袱可抖咋办?那就“啃春晚”。你不笑,就在你最高兴的时候胳肢你,于是由相声名人变成了名人相声。你自己看看那些个让人一看到就转频道的所谓相声,有意思吗?你自己看吗?放在当下都立不住,谈什么传承。
媒体又说了,姜昆今年还有一个提案,叫“民族传统文化保护及走出去”。提案是个极其严肃的事。因此文字要严谨。怎么听这个“走出去”这么别扭。走出去干嘛?为什么非要出去不可?出去是迁徙还是周游?改为“民族传统文化保护及国际交流”才没有歧义。当然,没有看到提案的具体内容,如果内容空泛,在民生问题凸显的当下,这样的提案不提也罢。
身为著名的相声演员,理应给人们制造笑声,现在又是一位有身份的人,千万别成了笑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