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电影版《奋斗》,的确要花一点力气抹去电视剧版《奋斗》留下的印象,先入为主对人的影响真是太大了,所以,如果能够由电视剧原班人马出演,电影无疑将会更具备话题性和亲和力,也会取得更好的商业收益。好在接受新的演员去演绎《奋斗》的故事,并不是那么难,原因很简单,年轻人演年轻人的故事,哪怕再幼稚再没技巧,那份热情也会一定程度地感染同样年轻的观众。
电影版《奋斗》与电视剧版《奋斗》最大的区别是,忽略了男主角的“富二代”身份。在电视剧中,陆涛接受了老爸的赠送的汽车和奖励的银行卡,表面上保持着“混世”的清高,但还是选择了接受“富二代”身份的现实。电影中的陆涛也不是铁打的汉子,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也向父亲低了头,希望能走捷径,过上“富二代”生活,但父亲的拒绝激发了他内心向上的力量,在凭借自己能力取得成功后,他懂得了父亲的深意,推掉了父亲送上的银行卡。
两版夏琳保持了性格上的一致性。电影版《奋斗》中的董璇,比电视剧版《奋斗》中的马伊琍,在表演上更多了些性感,董璇在片中的那组“制服控”镜头,不排除影片为制造话题而刻意为之,但事实就是地讲,那组镜头董璇带给人的感觉,更多的是可爱。年轻一代的女星,就是要敢于这么表现。
电影版《奋斗》提出了有关年轻人自力更生的命题,片中的六个年轻人都有自己的梦想,他们为梦想受苦,为梦想撞完东墙撞西墙,也为在追求梦想的过程没有完全妥协而骄傲。作为一部青春励志片,电影点出了在年轻人群中逐渐变得稀少的一种品质:坚持。坚持自力更生,坚持相信自己,坚持为梦想而活,哪怕梦想破灭,面对失败结果也要保持乐观。
看电影版《奋斗》,会时常想起前段时间流行网络的那部名叫《老男孩》的视频短片,那部短片临近结尾时有一组镜头对准了社会底层生活,当豆豆在医院去世的时候,陆涛正准备开始人生最重要的一次演讲,夏琳正在承受去不去巴黎的痛苦折磨,向南和杨晓芸的婚姻也处在又痛又痒中间,煽情的电影配乐,会让有类似经历的观众感同身受,油然而生“活着不易”的感慨。
在电影的大多数情节里,六个年轻人都饰演着失败者的角色,他们都有一首属于自己的失败者之歌,建立在他们中间的爱情与友情,成为帮助他们摆脱困境的唯一支撑。无论小说、电视剧还是电影,《奋斗》想要表现的最重要的情感元素都是友情,通过这种情感元素,可以观察到城市中的年轻人是如何成长、拼搏与奋斗的,他们相互取暖,白手起家,用青春和热情浇灌着理想之花的绽放。
现在有理想的年轻人不是没有,而是他们的理想变得太现实化,而很多时候,能给庸常生活带来一些幸福感的,多是那些乌托邦式的理想,电影版《奋斗》在这一点上秉承了原著的理念,它也试图在告诉观众,要志向高远,但也要立足当下,从生活中发现诗意,从追求理想的过程中获得快感,两者同等重要。韩浩月/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