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之植/文
北京国际电影季开幕伊始,一场由众多著名导演参与的论坛吸引了众多影迷的眼球。吴宇森对电影技术与艺术之间的关系发表的看法,尤为引人注目。
以《阿凡达》为代表的3D技术正在成为电影的一种潮流。吴宇森对电影新技术的重视与清醒是相辅相成的。他一方面肯定了像《阿凡达》这样的电影技术大片传入中国,在技术和制作上对中国电影起到借鉴作用,进而可以推动中国电影的发展;另一方面也着重指出,电影特技不是电影的唯一,切不可滥用电影特技。
这些看法,与曾经拍摄过《狮子王》的美国著名导演罗伯特·明可夫的观点不谋而合。罗伯特·明可夫认为,3D技术确实能够推动整个电影行业的发展,但无论是2D还是3D,都仅仅是工具,影片的核心在于故事和人物的塑造等方面。
从某种意义上说,电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的确是由工业技术催生的,但这并不意味着电影的发展及其最终目的,是要匍匐在技术的脚下。事实上,随着电影工业迅猛发展,电影技术,尤其是近年来出现的电脑特技和数字技术等,都在为拓展电影的表现形式及魅力上,为电影的艺术表现力注入了巨大的活力和不断延伸的可能。
也正是因为有了电影特技及3D技术的出现,我们才能看到诸如《泰坦尼克号》那样逼真惊悚的灾难场面,看到《阿凡达》那样匪夷所思的视觉奇观。然而,这一切都是从属于影片内容的需要,而不能喧宾夺主。电影最终能打动观众的,还是人物、故事以及对人类精神层面的展示和观照。在这个意义上,电脑特技固然可以使人眼花缭乱,但最终能够抵达心灵的,还是要靠艺术的浸润,所谓数字后面还是肉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