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深圳商报:携《有种》复出 张元“有种”乎?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5月19日15:11  深圳商报
图为张元电影《有种》剧照。(资料图片) 图为张元电影《有种》剧照。(资料图片)
法国当地时间16日,导演张元携《有种》来到戛纳发售海外版权。(资料图片) 法国当地时间16日,导演张元携《有种》来到戛纳发售海外版权。(资料图片)

  宇 文

  17日下午,中国导演张元出现在法国戛纳,他此行是为了新片《有种》发售海外版权。《有种》以生活在北京的“80后”为故事线索,要通过这群“充满理想”的年轻人来看社会的变迁。

  本届戛纳,华人美女面孔应接不暇,但华语电影孤影寂寥。只有《武侠》一片入围,也只是参展不参赛的配角儿。当人们只能靠消费两个冰美人、汤妹妹和巩姐姐来满足自己的娱乐诉求时,张元横空出现,带来了新的看点。

  张元淡出公众视野有三个年头了。他不是急流勇退,而是吸毒被捉,成为当年的一大丑闻。

  和不久前孙兴、莫少聪等演员吸毒不同,张元吸毒前没有嗑药案底和劣迹,而是身披很多光鲜的光环,诸如中国第六代导演的领军人物之一、“将影响21世纪的100位青年之一”(《中国青年》杂志)、“21世纪世界百名青年领袖”之一”(美国《时代周刊》)等等。他的电影,像《北京杂种》、《绿茶》,也屡屡在国外获奖。这样的腕儿,因吸毒而身败名裂并不可怕,怕的是从此蛰伏而一蹶不振。毕竟,张元是位有才华的导演,不能因毒就这么消失了。

  还好,张元没有一蹶不振,而是在著名的戛纳电影节高调亮相。而且,他不是裸身而来,而是带着他的新片《有种》,寻找海外买家。就此而言,张元还是个“有种”的中国爷们,与其说他是给北京的“80后”正名,不如说是他在为自己正名。

  这部片子能卖出多少海外版权不得而知,但张元的《有种》不可能是“烂片”——这不是高看张元,而是他的确有能力驾驭这样的片子。一个能拍出《北京杂种》的主儿,拍《有种》应该是驾轻就熟,就像张元所言,“做起来感觉很顺手”。

  如果说当年的《北京杂种》是以崔健、何勇和窦唯这帮哥们作为素材,张元淡出圈内的这几年则集中精力和北京的“80后”厮混在一起,尽力去消弭他和这帮新生代主流人群的“代沟”隔膜。因为多了吸毒被抓的坎坷,张元对现实生活的体悟恐怕会更加深刻,相人的本领也会更高,人们有理由相信,他能用最典型、最文艺的镜头表现出“80后”的“有种”来。

  但是,张元也有自己的困惑乃至硬伤。在张元淡出影视江湖的这几年,中国电影市场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一方面,好莱坞大片继续在中国市场“砍瓜切菜”,赢得票房大丰收;另一方面,香港导演、明星们扎堆北上抢滩内地市场。更重要的是,中国商片也迈入了高票房时代,从冯小刚的《唐山大地震》到姜文的《让子弹飞》,中国大片在不到一年内实现了票房超过5亿元人民币的飞跃。在强劲的商业风劲吹之下,坚守文艺路线的“第六代导演”领军人物贾樟柯也宣布进军商片,拍摄《在清朝》。

  相比之下,张元就有些落伍了。当年的《北京杂种》尽管获奖,但属于官方禁片,难得在内地院线见光,这是“第六代导演”早期成名惯用的套路。没有人否认张元电影作品的文艺性,但其与市场隔膜的小众属性,显然和当今的影视市场化不合。更何况,《有种》和《北京杂种》题材有类似的地方,只不过是把“60后”换成了“80后”,题材狭隘,受众范围小。可以说,张元的复出不是超越,而是从终点又回到了起点。

  所以,光靠《有种》,张元只能证明自己的“回归”,却无法给自己的影坛地位正名。

(责编: 羊小米)

   看明星八卦、查影讯电视节目,上手机新浪网娱乐频道 ent.sina.cn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