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大作 《雪花那个飘》
播出:北京卫视 推荐:★★★★☆
七七级是中国高考历史上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来自不同地域、不同行业,年龄相差悬殊,通过刚刚恢复的高考走到一起,在共同成长的四年中成为难舍难分的兄弟姐妹。《雪花那个飘》在描写大学生活时细腻生动,既有那个时代的深刻烙印,也有大学生群体的普遍经历和情感元素,因此,即便年轻观众看《雪花那个飘》也会觉得新鲜、好玩,并且引发共鸣。
背着情感包袱的知青赵长天、苦守一份纯爱的民办教师刘翠翠、虚荣傲慢的诗人徐文丽、自私世故的农民韩老六、张扬得瑟的民警冷雪松、做派极左的干部吕卫兵……开篇几集随着各色人物的出场,尽管很多观众马上会猜到这些同班同学肯定会搞出“始乱终弃”“三角恋”“师生恋”等老套名目,但高满堂用扎实的剧本打造了鲜明的人物性格,幽默紧凑的情节、让观众欲罢不能。特别是在对几位老师的刻画以及对那个年代人们尊重知识渴望自由的纯真表达上,尤其令人感动,一部年代剧能寻回当下缺失的实事求是精神,难能可贵。
■ 观众对话编剧
赵女士:看了头几集,觉得不少桥段都带有很强的喜感,想问问编剧就是想抱着调侃的态度去梳理那段记忆吗?
高满堂:表面的喜感可笑中透着可怜。(能否唱《甜蜜蜜》)这么简单的一个问题,用得着这么大动干戈吗?但在那个年代,一首歌曲要从阶级立场上去分析。邓丽君的歌,曾引起很大的争议和反响,唱“靡靡之音”都要打报告。像吕卫兵那种被“四人帮”毒害得很深的人,在那个年代大有人在,这不是个人问题,而是时代悲剧。
赵女士:说到邓丽君,那场《甜蜜蜜》辩论赛的戏就像一部事先编排好的舞台剧。
高满堂:我认同这种说法,不能拿今天的眼光去看待当时的状况。那是那个年代的人特有的表达方式,说话铿锵有力、振振有词,不时还有些动作。作为“四人帮”粉碎后的第一届大学生,他们思想活跃,我上学时晚自习都开辩论会,常常为某一话题争论得通宵达旦。创作剧本我靠的就是回忆,照着我三十多年前同学的模样去写。
林子:邓丽君的歌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才传进大陆,剧中77届学生一入学就听到《甜蜜蜜》,时间上我觉得有出入。再一个,剧中几位女主演年龄看起来有点偏大。
高满堂:这里我要澄清下。1976年10月“四人帮”倒台,1977年冬天学生参加高考,1978年入学,这之后我不能按照时间顺序一年一年地写他们的入学生活,而采用时空跳跃的方法去集中表现重点段落。从入学到听到《甜蜜蜜》,这中间已经有一段时间了。说到演员年龄,我还觉得小了呢!你们还是太年轻,不了解那段历史。那可是570万考生,来自工农商各领域。我入学时同学里岁数最大的42岁,最小的17岁,看上去像父子俩,班里的女同学都跟大老娘们似的。
本版采写/本报记者 勾伊娜
(责编: 葱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