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和圈外朋友谈论内地娱乐圈一线明星名单时,我总是毫不犹豫这样罗列:陈宝国、陈道明、李幼斌、李保田、姜文、王志文、张国立、陈坤……然后再列举其他红星。之所以有个先后排列法,是因为我尊重那些真正用作品征服公众的一线实力派红星,他们多是在荧屏银幕上用汗水用真功夫打出来的“红”。
而在如今的网络时代,一个人要红或者被红,似乎简单、容易得多。芙蓉姐姐扭成S形快速走红,凤姐一番出位言论也能走红,兽兽一段艳照视频疯狂走红,肤浅和身价纷纷暴涨。即使是“网络小胖”被人PS也能让人笑,如上涨的股票,植入公众的记忆深处。甚至连“贾君鹏,你妈喊你回家吃饭”这样的荒诞、虚拟人物,也在推手们的精心策划下和网友们的狂欢中意外走红。你不得不叹服,网络红人的存在也合理,尽管他们披着肤浅的外衣,填补着我们空虚的内心。
但是,网友贡献的“浮云”这个流行词语,也给了网络红人最好的注脚。因为网络红人红得离谱,浮躁的审丑终归会一声叹息:浮云。
当芙蓉姐姐瘦身到85斤的网络图片新闻,在微博上被疯狂追捧之际,再回头审视网络快餐时代催生的一大批红人,已经记忆不起几个了。从成都商报记者对网络红人生存现状的调查情况看,果真是:浮云滚滚,流星遍地。
我们经常在网上追问一个朋友的存在,多是用“在?”或者“在不在”。不在也不着急,情绪一般都淡然下来,习惯选择在对方“在”的时候沟通交流。如果我们在网络上搜索一个网络红人的名字,他不在“热门搜索服务区”,会立即转移注意力,因为他根本“不红”啊。
从注意力的心理学看,网络红人的“存在”,主要基于一个或爆炸性或反常规的事件,如果没有,他就容易淡出人们视线,成为浮云,成为流星。在网络这个海洋般宽阔的舞台上,网络红人们上演着一出出沉浮喜剧。要点中公众的“兴奋点”,每一个一夜成名的网络红人背后,都站着一个甚至一群幕后推手,都牵扯着一堆人的利益冲突。谁更有“娱乐生产力”,谁就更有生命力。
正如网络红人ayawawa所说,“要想持续红,你得有内容”。陈宝国也曾感叹,曾经拍摄了十年电影无人识。不论是草根明星还是科班明星,要在“娱乐圈存在”,最终还得靠作品说话。
陈宝国人到中年才凭借《大宅门》一炮走红,圈里圈外都说他是大器晚成。认可是来迟了一点,但这个肯定可以让他不再困惑怀才不遇。张国立多年能稳住一线明星地位,也是靠年年有口碑的好影视剧支撑,提着汗水和智力跟“存在”较劲。毕竟收视率不是吹出来的,明星高片酬往往也跟他红与不红直接挂钩。
芙蓉姐姐之所以有底气说她5分钟的商演出场费远远高于20万元这个身价,那是她和她的幕后推手团队擅长于在网络海洋里“兴风作浪”,持续策划新闻事件包装。但是从商演之外的娱乐市场看,芙蓉姐姐主演的影视剧、写的书,不见得就如网络追捧那么疯狂了。毕竟,静心欣赏一部文艺作品,和兴奋关注一个反常规网络事件,公众能掂量出裤兜里钞票的真正分量。审美,和审丑,这时有了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
有专家对网络红人审丑现象给出“肤浅正成为一种病毒”的评价。作为看客,我们都爱看热闹,都有一颗八卦的心,每个看客都容易一不小心成为网络推手,这其实无可非议。关键是喧嚣背后是寂静。在火热追捧一个反常规的网络红人时,能否放下肤浅,只是微笑?今天星空灿烂,明天昙花一现。要么你拿作品打动我,要么你拿优雅感动我,别拿肤浅的忽悠取悦我,否则,你演你的,我看我的,我就忍着不说话。
(彭志强/文)
(责编: 琉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