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传涛/文
外来的和尚会念经,外来的大片会吸金。而且同样的吸金,还不容易招来批评之声,对于此种结论,相信冯小刚(微博)导演深有体会。一个令冯小刚想不明白的问题是,为什么观众不喜欢《非诚勿扰2》里的奔驰车,只喜欢《变形金刚2》里的雪佛兰?眼下,随着《变形金刚3》(以下称《变形3》)的上映,电影中硬性植入四个国产品牌又会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
客观说,从植入水平来讲,《变形金刚3》比《非诚勿扰》与《唐山大地震》甚至包括“植入广告之最”《大腕》强不了多少,可谓旗鼓相当。那么,我们对《变形3》中的广告是持以对民族品牌的自豪之感呢,还是应该向对冯小刚的电影一样持批评态度?
植入广告从西方传来;我们将之“拿来主义”,又回馈给了西方电影——— 从这个逻辑上出发,电影中植入广告本身没有罪。另外,电影需要投资,广告需要宣传,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两厢情愿,我们也不应该质疑什么。当然了,前提应该是,广告植入的水平可更优雅、更合理一些,并且不能影响到观众的观影过程。更加上有无数看了外国电影中有中国元素就亢奋的影迷的存在,似乎对于《变形3》中的国产广告的态度会变成一个怎么植入都不追究的问题了。这样的逻辑就一定正确吗?
对植入广告,尤其是对恶劣到不能再恶劣,牵强到不能再牵强的广告,我们都应该持有一贯的态度。无论这个广告是植入在了国产电影之中,还是被植入到了《变形金刚》系列电影之中。对于那些隐晦的植入广告,只要无伤大雅,即无可厚非;而对于那些有碍观瞻、略显多余的广告,我们一定要反对。一方面,观众花钱是来看电影的,不是来看广告的,这是对观众观影权利的争取;另一方面,这是对电影质量和艺术追求的要求,一部植入广告过多、过恶劣的电影,终究成不了一部伟大的可以载入史册的电影。
对国产电影的批评,更多的是因为在电影质量不达预期的语境下,植入广告在自然而然的过程中被推成了一个可以随意攻击的靶子。更多的人持有的态度是,电影都拍到这水平了,怎么还要植入广告?而且将广告植入得这么粗糙、这么没有技术含量?对于美国大片的膜拜,更多的是因为西方电影高质量标准下的“一好百好”,这样的语境之下,“喝完舒化奶再跟你说”更像是一个搞笑的桥段,而不像植入性的广告。植入广告在西方大片严密的叙事过程和绚丽的电影技术面前,也就在被缩小化了。
最后,国产品牌植入美国大片这种商业行为是否得当本身也值得商榷。一方面,西方人未必就认同这四个国产品牌,美邦其实在《变形2》中就已经在认同度上败给了诺基亚和百事可乐等世界品牌,另一方面,我国品牌未必就已经将生意做到了《变形3》所播放的地域。说白了就是,美国人不一定喝中国的奶,而我们却把舒化奶的广告做到了他们眼前。这难免是一种投资浪费,这对于花了巨资的国产品牌来说,可能就是一笔投出与产入不对称的亏本生意。
一言以蔽之,植入到《变形3》中的国产品牌广告不一定就是民族骄傲。即便成了民族骄傲,也未必是一笔好生意。
(责编: 琉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