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形金刚3》一如既往地以一种震耳欲聋、金属碰撞、火花激射的方式挑战着观众的忍耐力,但至少,迈克尔·贝运用了更精干、更简约、更干净的3D效果来对抗机器人。
——《洛杉矶时报》
搜索任务:变形金刚的构成?
定位:主创详解幕后
目标放大500倍
影评
□A.O。斯科特 《纽约时报》
有这样一个导演,电影拖沓冗长、战斗总是发生在一个充满金属火光的世界,气势壮观却毫无细节,这个人就是迈克尔·贝。他所有的爆炸、运动、战斗,似乎总是单调乏味而且没完没了,除非你可以在电影中找到其他的乐子。即使想在电影中领会一些政治或者军事理论,你也完全不需要投注更多的注意力——它们表现得如此浅显,简直在侮辱观众的智商。但我不得不说,《变3》是迄今为止3D效果最出色的续集电影。
□贝琪·莎琪 《洛杉矶时报》
《变3》的3D运用效果极佳,迈克尔·贝终于让变形金刚们有了自己的权利、希望和梦想,可以以广义的莎士比亚风格来宣扬他们关于命运、人类、宇宙的哲学观。同时,在剧情方面也有了不少升级。但从叙事来说,有些部分还是太长了,比如说最后一场酣战,这场令人眼花缭乱的战争场面持续了一个小时。不管怎样,对于那些在金属强烈撞击和知觉超负荷的感觉中坚持到最后的观众来说,都应该拿到结业证书。
快评
“他是一个熟练的影像制作者,迈克尔·贝不关心你的灵魂,他只是想要你的钱,但他至少能确保你观影完回家时已经精疲力竭。这是一桩公平的交易。”——《电影在线》专栏作家斯蒂芬妮
“电影结束时。你会迷失在一种麻木的快感中。这相当于电影的前脑叶白质切除术。”——《名利场》记者迈克·莱恩
2009年,《变形金刚2》刚刚上映就遭遇不少批评,除了苍白空洞的人物、难以忍受的噪音、“伟大的垃圾处理器”之类的质疑,许多业内人士还认为,迈克尔·贝的电影不过是炫丽CG技术的附庸物以及对品牌的迎合。奇怪的是,迈克尔·贝自己也同意这种说法。
于是,当“对眼睛、耳朵、大脑、常识和人类欲望的攻击”再次发起,你会发现,迈克尔·贝正在试图“回归根本”——少了点人物内心的曲折神秘,多了点充满谜团的阴谋。专题采写/本报实习记者沈参 龚义群
剧本
拥有机器人的
《黑鹰坠落》
按照美国媒体的评价,与之前巨大的军事行动和舰队图像不同,第三部变形金刚电影非常精简和小气,艾伦·克鲁格提供的脚本,更多地展现出小团队的作战以及突击。
迈克尔·贝认为,这是另一种版本的“黑鹰坠落”,只是多出了巨大的外星机器人。前两部大多场景发生在中东的沙漠,而这次,大部分行动被设置在芝加哥闷热的林荫大道。这些城市战,也是迈克尔·贝最自豪的东西,特别是一支突击队在摩天楼中滑翔降落的连续特写。与此同时,剧情设置上也多了些谜团和阴谋。
当然,主角仍是机器人。为了打造这些机器人,迈克尔·贝和他的团队花费了近一年时间,每个机器人都有成千上万个部件,擎天柱的全身模型有10108个零件,第三部新出现的怪物利钻魔更是包含了70051个零件。每个镜头,就需要先做出角色变形前后的静态模型,然后做出骨架,让它们动起来,再通过动画程序让汽车上的大部件变形成机器人的模样。影片拍摄过程中共毁坏了532辆汽车,迈克尔·贝说,“这些汽车都是汽车公司提供给我们的,根据合同,它们不得不被销毁。我很乐意做这个事情”。
技术解析·芝加哥大战
1
毁灭武器
体型巨大的震荡波,由好莱坞工业光魔公司负责设计和绘制,用40个虚拟足支和超过2000个移动数码单元支撑。影片虚拟效果总监斯科特·法拉尔说,“震荡波不能走动,即使站着也很麻烦。”也就是说,设计者花了30个星期绘制完成震荡波,就是为了最后的迅猛一击。
2
71号酒店
狂派在芝加哥发起战斗的场所。伞兵定点跳伞的起点。虽然最后的破坏效果由电脑合成,设计方还是在71号酒店分5个区间去呈现战争破坏的场面,“芝加哥给了我们足够的自由度,”迈克尔·贝说,“我们可以分块地、精细地展示最后一战的所有环节”。拍摄当天,酒店没有关门,而是集合了大量变形金刚的粉丝,等在酒店房间的窗户前,观看影片的拍摄。
3
战争眼
震荡波的脸部有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只有一只变红的眼睛。这只单眼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设计。“震荡波的眼睛和嘴巴是关键性部位,”法拉尔说,“你不得不通过面部表情的变化来理解震荡波,它就像一个无声电影时代的明星”。设计团队将震荡波的眼睛尽量真实:晶体、可移动的虹膜、可游移的眼神。
4
定点跳伞
迈克尔·贝在电影中试验了很多惊险动作。芝加哥之战中,一队伞兵对博派发动反击。这里就涉及到:定点跳伞。“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技术。”迈克尔·贝说,从起跳到打开伞索的间隔非常短暂。片中,伞兵从特朗普大厦起跳,要穿过芝加哥河。另一个头上装有小型3D摄像机的跳伞者紧跟着这些伞兵。4个伞兵,其中3个是真实的,居中的一个是电脑虚拟的,因为他必须定点降落在震荡波的肩上。
整理/龚灏
3D
放弃转制
多3000万美元投入
3D电影在好莱坞风靡一时,但大部分电影都是在传统的摄影棚拍摄,然后在后期制作过程中转换成另外的格式。真正的3D摄像机拍摄其实很冷门,因为这意味着更多的预算。但也许是因为《爱丽丝梦游仙境》和《诸神之战》中伪3D技术的失败,让迈克尔·贝放弃了转制,使用3D摄影机拍摄。代价是,《变形金刚3》多了3000万美元的投入,总投入达到1.95亿。
迈克尔·贝最初并不喜欢3D技术。他眼中的3D技术,其实就是一种障眼法,通过各个镜头将光线折射到眼睛里,让观众感觉身处3D环境。他在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曾表示,“我拜访了《阿凡达》导演卡梅隆,看到了所有的蓝屏以及体型巨大的相机,当时我就想,这完全不是我的菜,我想做的是现实世界的东西……我是个顽固的电影人,这种数字技术对我来说完全是一种粗鲁的东西。”而且,3D拍摄,让习惯快节奏的迈克尔·贝不得不放慢速度,“我拍摄了更多的长镜头以及广角镜头,以便配合3D的效果。如果镜头移动太快,观众会产生紧张感。”
(责编: 琉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