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开这个会,其实我一开始有顾虑,究竟是来还是不来,如果需要这么一种宣传,我就不来了。我接到片子的时候是9号,我9号正好出差,我昨天晚上才回来,我本来说就不来了,但是作为有着60年代经历的人,我还是有兴趣看一看,我挑了1、3、5、7、9、11跳着看了看,结果一看之后,我还是觉得我应该来。因为我觉得这部戏拍得很有意义,眼下这样的作品确实比较少,在这部片子里我看到了几个干部的形象,觉得非常好,一个是县委的张书记,他一露面的时候,在那修藤椅,我说这个情节就让人觉得很真实、很感动。一位老干部,建国之后很节俭,还有点手艺,劳动人民,一个年轻人进来了,跟他讲什么他都很清楚。
讲到雷锋为了给农民扫盲给猪穿衣服他的兴趣就来了,这个戏就吸引了我。这部戏的人物塑造很成功, 还有毕主任,也是兢兢业业的人物;还有孟厂长,我就看到的这些人物的塑造我都很接受。那个时代,包括雷锋在内,女青年也好、男青年也好,包括谭希宝(地主孩子),当时的年轻人,谈理想、谈抱负,从唯物主义出发,就是怎么规划自己的前途,像雷锋这样的人根红苗正、苦大仇深,他对什么都那么热情,对什么都那么的积极。而谭希宝,一个地主的孩子,处处受排挤,处处不信任,这在今天也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在新时期下,农民工的子女,和高干子女,富豪子女,社会对他们的态度就不一样,世界观、价值观的不良取向会影响下一代的人格形成,如果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里,人们对于价值的评价就是看钱看官大小的话,那将是非常可怕的事。人们每天就是想着怎么往上爬,怎么能有钱,那就是我们共产党的失败!我觉得这部戏表现了一个主题:年轻人对自己的前途抉择、一种崇高价值观的思考,我觉得非常好。这部戏把这些表现出来了,我觉得眼下很有必要。雷锋不仅仅是表面的好人好事,我觉得光这些还不够,他所讨论的深层次的东西,才是最重要的,最可贵的。
感谢团中央,听说他们正在搞共青团题材的东西,好像稿子也写了,过去的年轻人哪里艰苦去哪里,哪里需要去哪里,在广阔的田野上,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去创造才能体现自我的价值。我觉得现在有一个很难让人接受的现象:现在的年轻人寻找职业第一个理想,就是去党政机关。如果改革开放走到了这样的道路上,我们会很失望,现在一个公务员的职位几千人报名。党政机关是铁饭碗,当官爬得快,腐败的机会多。雷锋却坚持从县委机关出来。去农场当农民,开拖拉机,想得不一样,他想的是怎样多为国家做贡献,怎样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我记得那时候一位中央领导说过一句话,批评这些老干部,你们的觉悟,你们的情操不如一个雷锋,当时我们一听这个话都很震惊,说这些将军还不如一个雷锋。现在想想还很振动,这么多高职位的人,他们都不如雷锋。那时候对雷锋的尊重,还没有像后来全国掀起向雷锋学习那样,我还跟我父亲说过,我父亲听了也吃了一惊。雷锋这样一个职位很低的人,他的情操就却不比现在的专员部长低,那些老革命、老同志,现在来看确实不如雷锋更能经得住历史的考验。
这次我来还想说,小人物做好事受到尊敬,有的大人物做小事也同样受到人民的尊敬,他把人民的小事,当成自己的大事来抓,我们共产党需要的是这样的干部! 最后,我还想说一下,我看过一部美国的片子印象很深深,就是《勇者无畏》上中下三集,从中级之后都是辩论。 他们口才也不是特别好,讲的是美国的黑奴运动,一些暴动的黑人奴隶被迁到了美国的波士顿,在波士顿开庭,辩论这些黑奴到底是人,还是货物,到底他们是不是人?最后辩论结果他们是人,因为他们有灵魂,虽然他们的灵魂还没有信仰,但是他们是有思想的,最后法官判定,这船黑人他们是人,说他们是货物,证据不足。这是一部很有教育意义的片子,我很奇怪,咱们国家为什么没引进这样的片子,说美国片子没文化底蕴,而又偏引进那些没有文化底蕴的片子,难道非要把中国的民众也搞得没有文化追求吗?但愿他们对待《雷锋》这部电视剧,不要像对待那部美国电影一样就好了。(作者:原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全国工商联党组书记、全国政协常委、胡耀邦长子胡德平)
(责编: sis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