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人民日报:《喜剧的忧伤》为何一票难求?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8月05日18:38  人民网-人民日报
话剧《喜剧的忧伤》 话剧《喜剧的忧伤》

  一部新话剧《喜剧的忧伤》最近很“火”:演出前一周,10余场的演出票均已告罄;开演后,好评不断,遂加演。一台戏成为文化市场的焦点,并不多见。这部戏为何一票难求?其“畅销”有何启示?

  明星效应。从话剧《窝头会馆》集合濮存昕(微博)、徐帆、杨立新等人,到《爱情的印象》邀请周韵担任主角,影视明星出演话剧并不稀奇。但这次,一台戏所有的角色皆由明星出演:即出身戏剧却因影视剧而著名的陈道明与何冰。从《刺客》到《窝头会馆》,何冰时常出现在戏剧中,陈道明则是成名30年来首次踏上舞台。两人庞大的“粉丝”群,堪称戏剧场的新朋友:演出结束时突然从剧场二楼垂下的条幅、观众席中爆发的尖叫声,让人陡然以为身处某流行音乐会的现场。

  回归表演的戏剧魅力。进剧场看陈道明和何冰,确实是一票难求的重要原因。不过,买票者想看的究竟是什么?我想明星效应再强大,也不至于让众人抢票去看这俩人“唠家常”。人们在对剧情一知半解、因为尚未公演而无任何评论可供参考的条件下,就纷纷“下注”买票,是出于对陈何二人表演功底的信任和期待——一台由两个以表演实力著称的名演员出演的、而且只有这两个角色的戏剧,意味着将是一整晚的“斗戏”,这好比戏迷看的就是“角儿”的表演一样。同属于舞台艺术的话剧,本就应以演员表演为最主要的“卖点”!而这恰是近年来戏剧的短板,最近一次中国戏剧梅花奖中话剧演员的缺席可为明证;时下科技含量和制作成本皆攀新高的舞美、空于宏大或流于琐碎的剧本,难显演员表演的实力。《喜剧的忧伤》,从导演到舞美,甘于并敢于将演员推到中心,给予他们充分的表演空间,也让观众们真正享受到舞台艺术的独特魅力!

  人艺新气息的吸引力。这或许是诸多原因中略为隐蔽的一个。在被尊为艺术殿堂的首都剧场,上演一部由青年人徐昂改编并导演的、由两位明星出演的“笑点”不断的戏剧,这在北京人艺历史上是首次。这不啻是对最狭义而又最常见的人们对北京人艺的“定位”(“京味现实主义”)的撩拨,或者说“叛逆”。相信同一部剧若由其他剧院上演,产生的震荡会小许多。虽然此戏从日本到中国的本土化中,从历史时期的选择到笑点的文化含量有待商榷,但北京人艺能上演这样一部戏本身,就是有益探索。联想到此前人艺从首推“制作人制”而排的《爱情的印象》,到由颇有争议的李六乙(微博)导演曹禺的《家》,再到正集结年轻演员排演的《我们的荆轲》,无不让人感到人艺的新气息——这一点,让人兴奋莫名。从这一角度来说,希望《喜剧的忧伤》不仅是一次演出市场的成功,还是人艺焕发生机的“信号”!

(责编: 葱尾)

   看明星八卦、查影讯电视节目,上手机新浪网娱乐频道 ent.sina.cn

分享到: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