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李国修:摆上屏风就能演戏 终生爱上舞台(图)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8月18日16:07  精品购物指南
李国修 李国修

  撰文、编辑/李星池

  有许多词可以用来形容李国修(微博):表演大师、戏剧泰斗、“台湾莫里哀”。从18岁加入话剧社开始,李国修就再也没有离开过舞台,即使在电视台当谐星的7年期间。李国修现在唯一想要做好的事情就是,“开门、上台、演戏”,对于李国修来说,“人一辈子能做好一件事就功德圆满了”,这是李国修从做戏鞋的父亲身上领悟到的,这成为李国修的座右铭。

  听过李国修讲座的人都知道,李国修的人生分为两部分——演戏和老婆。22年前,李国修和王月(微博)通过“师生恋”走到一起,至今恩爱如初,因为李国修相信,这是他与王月“三世夫妻”的最后一世,所以倍加珍惜。

  李国修此次来京带来了《三人行不行》大陆版,这是李国修进军大陆市场的第二次尝试。虽然2007年《莎姆雷特》的北京演出大获成功,但是摩羯座A型血的李国修还是希望走得更稳些。《三人行不行》大陆版由屏风表演班和“至乐汇”联合打造,剧本根据大陆情况作了改动,演员全部来自大陆,李国修出任艺术总监,11场演出门票在首演前就全部售罄。

  李国修认为戏和人生并无距离,屏风的概念,就来自于“幕前戏子伶人的扮演,不过是屏风后真实人生的演绎”。李国修有自己的戏剧大梦,他希望屏风成为一个200人的专业剧团,并拥有一个能容纳1500人的专属剧场,虽然梦想仍未实现,但是李国修依旧无怨无悔,戏剧人生路对于李国修来讲,始终甘之如饴。

  不谢幕不落幕的“告别演出”

  2001年10月,台北国家剧院,屏风表演班的《京戏启示录》正在上演。虽然票价高达2万台币,但观众席1500个座位依旧座无虚席。戏毕,歌手金智娟登台,唱起了慢板的《就在今夜》,“就在今夜我要离去,就在今夜一样想你”。歌声回荡在剧院里,大幕迟迟未落下,也不见演员向观众鞠躬谢幕。李国修一人站在舞台中央,屏风的所有演职人员一一上台,与其拥抱。李国修送给每个人一句话。这是屏风表演班的告别演出,这一幕并非真实,但曾经真切地存在于李国修的脑海里。

  屏风表演班创立至今遇到过两次大困难,李国修幻想中的告别演出来自于第二次。当时恰逢“9·11事件”,台湾人信心遭遇重创,演出市场一蹶不振。屏风表演班原定于10月4日上演的剧目,在开演两周前,只卖出一成票房。按计划演出,亏900万台币;不演,赔400万台币。李国修几经权衡,选择少亏钱,屏风表演班随之停摆半年。回到家沮丧至极的李国修流着泪给妻子王月描述了自己脑海中的告别演出场景。

  李国修是出了名的爱哭,在家看电视节目也时常感动落泪。一次,节目上播放一名学习料理的学员逃避学习回家后被母亲责骂,李国修看到此处,流泪不止,因为他回忆起“儿时母亲的教导,那是一种传承”。李国修发起过“流眼泪运动”,他的理念是“赚钱可以存在银行里,眼泪不要存”,流眼泪甚至被李国修当成了对抗抑郁的养生之道。

  屏风表演班的第一次危机发生在1991年,这与屏风一直坚持的“以戏养戏”理念不无关系。所谓“以戏养戏”,就是这一部戏的票房将成为下一部戏的制作经费,在资金积累不足的初期,一旦遭遇票房滑铁卢,后续的戏就很难做下去。

  1991年5月,屏风推出了结合魔术表演的《松紧地带》,大获好评。同年9月,屏风再接再厉拿出了改编自林怀民同名小说的舞台剧《蝉》,这部讲述西门町几个年轻人之间似有若无情感的戏,由于文学性太高、戏太闷,只卖出四成票房,李国修亏了200万台币。“以戏养戏”的连锁反应让屏风一下子捉襟见肘,李国修通过哥哥的一位朋友,借到“还算不错”的两分利高利贷,才给员工发了工资。1992年春节,李国修假装很忙,没有去亲戚朋友家拜年,因为他连发红包的钱都没有。李国修过了一个“掉眼泪的春节”。

  做让观众拍肿手掌的戏

  李国修小时候的家在台北中华商场旁,附近就是西门町,鱼龙混杂,帮派林立。李国修大哥是流氓,二哥是太保,还在念小学的李国修“不甘寂寞”,和几个同学起着哄也成立了自己的“帮派”。帮派一共六人,故取名“六义帮”。帮派结义讲究歃血为盟,可几个小孩身上谁也没带刀,这时,有人提议用口水代替血。于是,几个小学生将口水吐在一起,每个人都舔舔,算是完成了结义。这个帮派仅仅维持了15天,却成为李国修印象深刻的童年记忆。2007年,李国修创作了舞台剧《六义帮》,完成了对这段记忆的追忆与怀念。

  李国修在《六义帮》中尝试了全新的舞台表现形式,全剧五十多个场次,所有转场换景均不暗灯,侧幕全部升起,舞台呈献“裸露状”。李国修最大程度地消解了观众和舞台之间的界限,人生与戏,本来就没有距离。在一张当年的剧照上,每个人都身着复古衬衫,神情桀骜不驯,其中就有周杰伦的御用词人方文山(微博)

  李国修刚出生时,被亲戚朋友称作“海里的小孩”,这源自李国修母亲的一段往事。当时李国修母亲带着自己的三个孩子从山东青岛乘船逃难,拥挤的轮船上,李国修的母亲想给二儿子喂奶,却发现二儿子已经死了。李国修家人为二哥举行了海葬。而刚出生的李国修,竟与夭折的二哥生得一般模样,家里人都说,二儿子又回来了。

  李国修母亲到台湾后,思乡心切,加上丈夫外遇,患上了精神病。整整十年,李国修的母亲未出家门一步,吃喝拉撒都在屋里。这段经历被李国修改编成了舞台剧《女儿红》,这是李国修认为最难演的一部戏。在戏里,李国修仿佛回到童年,面对着躺在床上喃喃自语的母亲。相对于《京戏启示录》中的自我救赎自我告白,《女儿红》中的李国修用演员的扮演重新面对童年曾经逃避的东西,发自肺腑的创作让整出戏充满真情实感,戏里面李国修的母亲化身为全台湾人的母亲。看戏的观众唯一能做的就是哭、喊、拍肿手掌。

  往事总是难以面对。1996年,李国修在创作半自传舞台剧《京戏启示录》时,连续做了两个星期一模一样的噩梦。梦中,李国修身处一家殡仪馆,殡仪馆中举办着各种形式的葬礼,李国修在里面四处穿梭,寻找自己的父亲,可父亲从未见踪影。那两周每天的凌晨4点,李国修都准时被噩梦惊醒。

  终生爱上舞台

  从李国修中华商场旁的家走路20分钟就到了西门町电影街。李国修的童年、少年、青年时期,都在电影街打混。小学到专科学校14年期间,李国修看了大约2000部电影。在今天的李国修看来,童年的成长环境决定了他今日的人生方向。

  看完电影的李国修总是乐于和邻居分享,故事讲着讲着就演了起来,邻居的称赞激发了李国修的表演欲。一次,李国修看了许冠文演的《大军阀》,电影中许冠文饰演一位山东籍军阀,总操着山东口音说一大堆废话。李国修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回家后演给邻居看,没想到邻居笑翻了。李国修认识到原来表演能够取悦观众,一种成就感油然而生,戏剧人生的种子就此埋下。

  18岁时,李国修加入了学校的话剧社,社长送给刚入社的李国修一句话:“一朝踏上舞台,必定终生爱上它。”这句话对李国修影响至今。

  李国修的舞台处女作是《梁上佳人》,他在其中饰演一个老佣人,总共8句台词,逗笑了观众,这部作品把李国修留在了舞台上。加入话剧社第三年,李国修就当上了社长,他似乎天生就是属于舞台的。

  1980年,李国修加入了吴静吉博士创立的兰陵剧坊,在兰陵剧坊中,李国修接受了全方位的戏剧训练,这是李国修一生中最重要的转折点。兰陵剧坊的训练涵盖了语言、肢体、想象力、心理各个方面,同时加入了西方的即兴创作训练。其中一种训练被李国修称之为“转折”,训练时,学员围成一圈,首先第一位学员开始,即兴发展自己的动作和声音,并逐渐形成规律,接着,第二位学员出场,由模仿第一位学员开始,通过自然的转折,将第一位学员的动作和声音圆滑过渡至自己即兴发展的动作和声音,并再次形成规律,以此类推。李国修第一次上这种课的时候完全被吓到,“大家都像野人一样疯狂”,这让李国修觉得兰陵剧坊是个“疯子剧团”,几乎萌生了退团的念头。诸如此类的训练进行了一年半的时间,李国修由此积淀了深厚的戏剧表演底蕴。李国修在兰陵剧坊饰演《荷珠新配》中赵旺时的精湛表演,被台下的李立群(微博)所欣赏。李立群没打招呼,就跑去把李国修推荐给了张小燕,于是,李国修登上了电视荧幕,成了台湾著名的谐星。

  做谐星的同时,李国修并未放弃舞台表演。1984年11月,李国修和赖声川(微博)、李立群三人共同创立了表演工作坊。1985年的《那一夜,我们说相声》成了表演工作坊至今仍难以超越的经典剧目之一,李国修、李立群同台的大师级表演也再难以复制。1986年,离开表演工作坊的李国修创立了屏风表演班。这一年,李国修31岁,刚过而立之年的他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剧团。

(责编: 葱尾)

   看明星八卦、查影讯电视节目,上手机新浪网娱乐频道 ent.sina.cn

分享到: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