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阿尔卑斯》:“荒诞现实主义”的冷酷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9月03日22:11  新浪娱乐官方微博

  本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最令人值得期待的电影之一应该是希腊新秀导演欧格斯·兰斯莫斯的《阿尔卑斯》。2009年他的《狗牙》在戛纳电影节引起国际影评人的一片赞叹。我是2010年哥本哈根电影节的时候看到《狗牙》的,这部电影给我造成的震撼一直延续至今。在欧格斯·兰斯莫斯的镜头中,你会发现现实主义镜头和荒诞的人物关系竟然会呈现出一种如此奇怪但是却又如此和谐和纯粹的视觉感受。那是一种不可思议的体验。时隔一年之后,欧格斯·兰斯莫斯的合作伙伴亚汀·理查·塔桑阿里再次用相似影像风格的《艾登堡》出现在威尼斯。这两位年轻的希腊导演用一种类似于人间神话般离奇的荒诞感从此树立了强烈的电影风格,并因此被看作沉寂多年的希腊电影恢复生机的象征。

  照我个人的看法,他们两人的影像风格可以用一个名词进行概括,那就是“荒诞现实主义”,他们继承了欧洲电影现实主义的影像风格,对于意大利新现实主义和法国新浪潮的致敬随处可见;但是和这种强烈的现实主义镜头前展现的人物关系和角色塑造却又是如此荒诞和超现实。这两种看似矛盾的影像风格和主题的结合竟然在此两人的电影中呈现中一种如此奇特的视觉美感和超强的震撼力。可以这么说,希腊电影的这两位年轻导演继承了欧洲电影艺术传统的精髓,同时又具有一种如此强烈的创新意义。

  言及于此,怎能不让人不期待此次欧格斯·兰斯莫斯入围威尼斯的新作《阿尔卑斯》呢?不出所料,《阿尔卑斯》果然是希腊“荒诞现实主义”风格的延续,它完全是《狗牙》和《艾登堡》的续篇。尽管和前两部作品比较起来,电影《阿尔卑斯》从人物关系上进行了拓宽,在人物活动场景上进行了延展,但是故事和核心内容和主题依旧是冷漠的人际关系。

  《阿尔卑斯》讲述的依旧是关于悲伤的故事,这个以寒冷的带有强烈象征意义的“阿尔卑斯”作为名字的四人小团队代替那些死去的家人继续他们在家中的生活场景,以此来进行慰藉那些亲人。但是这种行尸走肉般的替代品不带任何一丝感情,言语动作生硬,成了纯粹的表演。小组主要成员护士(安格利吉·巴波利亚扮演)在不同的家庭扮演不同的角色,不停得寻求归属感。但是在过于沉浸在那些角色扮演过程中的同时,她也破坏了小组之间的约定,因此被赶出“阿尔卑斯”小组。绝望的她于是前往之前服务过的一个个家庭,试图让自己真正取得一个人们认可的身份,成为某个家庭的一员。

  导演欧格斯·兰斯莫斯刻意得安排护士和那些家庭特殊关系的剥离过程,让观众自己随着情节的发展逐渐认清虚伪的亲情之间背后的真相。这种剥离残酷而又滑稽,因此营造出了强烈的笑中带泪的悲喜剧色彩。能有此效果,想来是因为欧格斯·兰斯莫斯骨髓里古典希腊悲剧的因子所致。

  阿尔卑斯小组成员扮演死者的角色究竟是为了安慰死者依旧活着的亲人,还是为自己存在提供一种价值所在。他们如此癫狂的着迷于这种角色扮演究竟是为了什么?电影中提供了一种强烈的人性反思力量,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到底该如何建立在真实和真诚的基础纽带之上?有趣的是,“阿尔卑斯”小组在组长勃朗峰的建议下还有十五诫条,比如“成员必须年满14岁以上、成员之间必须互相尊重、不能和小组之外的人讨论小组的活动”等等。这些诫令是否为了提供一个小型社会存在的组织基础,导演没有提供答案。当电影依旧在和《狗牙》一样的黑屏中结束时,留在耳边的却是不绝于耳的Crazy Frog音乐。

  不得不承认,希腊电影确实从欧格斯·兰斯莫斯之后掀开了一个新的篇章……或许目前还没有具备罗马尼亚电影如此强劲的整体趋势,但是这个欧洲小国的电影却正在散发出强烈的信息,从某种意义上它也是欧洲艺术电影传统的继承和发展。威尼斯今年还会继续像去年一样,肯定希腊电影“荒诞现实主义”的存在吗?(GTW/文)

(责编: Zane)

分享到:

   看明星八卦、查影讯电视节目,上手机新浪网娱乐频道 ent.sina.cn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