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浮士德》:无法复制的超现实史诗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9月09日20:54  新浪娱乐微博
《浮士德》剧照 《浮士德》剧照

  亚历山大-索科洛夫的德国版《浮士德》,改编来自19世纪歌德歌剧作品第一部分,为导演从1999年开拍的四部曲权力系列作品集画上一个完美句好。此前的 《莫洛赫molokh》、《金牛座tarius》和《太阳》分别讲述了20世纪历史上的三个重要人物:将德国演变成纳粹的希特勒,俄罗斯革命领袖列宁和签订投降退位协议的日本裕仁天皇。

视频:威尼斯主竞赛片《浮士德》片花 媒体来源:新浪娱乐

  索柯洛夫是当代俄罗斯影坛的领军人物之一,常被誉作塔可夫斯基的后继之人。影片画面诗意优美,内容却经常富有思辨探索人性,那些以近乎纪录片的精度和深度展现在大屏幕上的历史人物,各个寓意深刻。作为经典文学人物,《浮士德》表面看来和前三部作品中的人物并没有共性,但是因为索科洛夫笔下去掉神性的人性刻画,最终又和前三部作品统一起来。它们都是对人类权力人物的一次放大镜式的聚光和人性刻画。

  新作《浮士德》是索科洛夫集大成之作,自由改编基础上有一个并不复杂的故事框架:才华盖世的学者浮士德,因为科学知识对宗教带来的限制,对生活丧失了耐心和渴望。于是在魔鬼莫菲斯特陪伴引诱下,为了能够拥有貌美年轻的女孩玛格丽特,签下出卖灵魂的契约,并踏上一条地狱之路。

  影片结构是径渭分明的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浮士德在魔鬼莫非斯特相伴下,在世间游走观看,19世纪的世间百态处处如油画风情,可见史诗的宏伟庞大。其后,影片画面和风格突转而下,与魔鬼签下契约的浮士德在一夜尽情欢愉后,开始了漫长的地狱苦行。在导演对过虑镜的巧妙运用下,氛围从古仆诗意,突然通向灰绿阴沉的另一个世界。浮士德从此背上沉重的盔甲,和魔鬼做伴,踏上一条艰难跋涉的苦行旅途,其间经历见到种种奇观异事。直到最后,面对纯洁而充满爆发力的清泉,他终于选择摆脱魔鬼找回自由。

  作为改编作品,导演仅仅保留了经典歌剧的主线。其后在自由幻想的世界里,为我们打开一扇大门,里面充满了各种隐喻和视觉象征。对大场面和众多人物的画面掌控,在昏黄、浅绿、灰暗等不同色彩间转换调配,营造了超现实的神奇氛围。视觉特效正是影片最突出的特点,画面从色彩、光影到结构背景,以及置身其中的人物,人物的举手投足,每一个场景都如一副赏心悦目的古老油画。 室内的神秘阴沉,世界的现实宏大,感觉眼睛已经不够用,我们进入一个想像力从未到达的奇幻境界。

  令人吃惊的是,如此完美而真实的氛围重现,却是用数字摄像在捷克完成拍摄的。 浮士德的深厚哲学又是影片的奠基  。其中对白简洁精致, 快节奏展示了生活本身的荒诞性,直白又充满思辨。与 法斯宾德御用女演员汉娜-辛古拉在内的众多德国演员合作,完全采用德语拍摄,更为这部史诗之作添加了诚意和可信度。

  魔鬼莫菲斯特只有一个,然而人内心的魔鬼却是可以复制的,它时刻准备满足自己的各种欲望。当然,这背后都有一个看得见看不见的代价。有关灵魂,是这里导演探索的未知领域。歌特一言点出故事精华: “不快乐的人最危险”。这其实也是他四部系列作品中可以找到的精神共性。(新浪娱乐前方报道组刘敏)

(责编: sunny)


分享到:

   看明星八卦、查影讯电视节目,上手机新浪网娱乐频道 ent.sina.cn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