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马
张艺谋的《十三钗》,和王全安的《白鹿原》,成为今年底最受关注的两部国产大片。同时也被媒体热议为今年最有资格参赛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两个竞争者。两位大导在通往奥斯卡的独木桥上狭路相逢一较高下,成为今年中国电影最大看点,上演中国两代导演的巅峰之战。
其实,张王两大秦人导演的第一次遭遇,是在去年的第六十届柏林国际电影节,张艺谋携大片《三枪》和王全安的文艺片《团圆》共同出现在竞赛单元。这也是中国第五代和第六代导演的首次正面遭遇战。王全安的《团圆》不但成为隆重的第六十届柏林电影节的开幕片,还打破了开幕片不拿奖的宿命,获得最佳编剧银熊奖, 张艺谋的《三枪》则被恶评为电影节最差,并颗粒无收。此战晚辈王全安几乎完胜他的前辈。
张艺谋和王全安是中国第五第六两代导演的代表人物,年龄相差十五岁,他们同出自陕西,皆属秦人。他们都是柏林电影节金熊大奖的获得者,都和自己的女主角发生了一场长达十年的著名的相恋,分手后又都从前女友手里接过第二座银熊奖杯。张艺谋似乎什么类型的影片都拍过,属什么热门拍什么的全优全能型导演,王全安的影片则全是自己编剧并导演,影片具有一种贯穿的风格,更具作家电影的人文气质。
此番张艺谋和王全安相遇在奥斯卡的独木桥上,六代小弟王全安能否再现柏林完胜师兄张艺谋的战绩?笔者认为,不然。
中国电影在三大国际电影节先后斩获嘎纳金棕榈大奖一个,柏林金熊大奖四个,威尼斯金狮大奖更是达到七个之多。但独独在征战奥斯卡小金人上屡战屡败。其主要败北原因是奥斯卡最佳外语参赛片,是由参赛各国电影权威机构选送,在中国就是电影局负责选送, 而且每年只能选送一部。
按惯例,世界各国都会选送当年本国艺术品质最高的影片参赛奥斯卡。但纵观中国近十几年往奥斯卡选送的影片,基本都是当年制作成本最高的商业大片,这种类型的影片往往技术制作精良,但艺术品质大多让人不敢恭维,选送的影片类型不对 。所以中国电影在奥斯卡没有获过奖,甚至现在连正式入围都混不上也不奇怪 。
虽然笔者获悉也完全相信王全安的《白鹿原》小映初试就艳惊四座,连原著陈忠实都直呼超乎他的想象,更是被各路行家的观者奉为超越了前辈,可以留给历史的民族史诗大作。但此番在参赛奥斯卡的独木桥上,他应该仍然不是师哥张艺谋的对手。这不是关于他的影片能不能达到赢取奥斯卡的水准,而是,他还达不到我们送选奥斯卡的实力。
说白了,王全安用一亿打造的史诗巨制《白鹿原》,虽然是第六代导演制造的最大规模的影片,并已达到有口皆碑的地步。但在送选奥斯卡方面,依然无法和张艺谋斥资六亿,号称中国有史以来最昂贵的《十三钗》相抗衡,这里比的不全是艺术品质的高下,而是台前幕后的实力和手里的银子多少。
更何况论资历,张艺谋已经是代表中国五赴奥斯卡,虽未得奖,但也两次入围,这已经是中国电影在奥斯卡最好的成绩了。就品质而言,也有先睹为快的观者给了张艺谋的《十三钗》:“不是中国最伟大,也不是亚洲最伟大,而是全世界最伟大的影片。”这样的影评绝句。
那么面对这样一部“全世界最伟大的”,同时也是中国电影历史上花钱最多的影片,像王全安贾樟柯之类的第六代小弟们,在追求影片的艺术高度的同时,也应该像他们的前辈师哥一样,多追求票房是硬道理的道理。腰里把银子攒够了,才好有资格站在咱们通往奥斯卡的独木桥上跟前辈说话。
反之,奥斯卡,一个最重要的最有国际影响力的电影表达机会,把每年一部的选送资格都作为商业大片的商业炒作环节,只是热闹一番了事,也不得不说是中国电影的悲哀和无奈。
(责编: 田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