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1年“第十届金刺猬大学生戏剧节”上,浙江师范大学“阿西剧社”创作、演出的《再见,彼得潘》获得了本届大学生戏剧节的“金刺猬”奖。此前,由这个剧社创作、演出的《沧海月明》在2009年获得了第八届大学生戏剧节的“金刺猬”奖。“金刺猬”奖是对大学生戏剧的一项特殊奖励,更是对大学生戏剧的一种诚恳的鼓励——鼓励那些年轻人在舞台上用自己的锐利触角,触碰这个社会的敏感神经。
当然,对于大学生戏剧的创作者来说,获奖不是惟一目的,能够参与已是最大的收获。但是,“金刺猬”奖毕竟是一种创作、演出水平的标志,是大学生戏剧团队所追求的艺术目标之一。同时,“金刺猬”也预示着大学生戏剧创作的一个走向。阿西剧社的获奖,一方面标志着他们的创作成绩,另一方面也标志着大学生戏剧找到了自己的创作方向,正逐步走向成熟。
《沧海月明》写寻找与回归的故事,展现的是儿子与母亲之间“剪不断,理还乱”的亲情。母亲爱儿子,整天叮嘱儿子,纠正儿子。儿子忍受不了母亲的“爱”,大学毕业后远走他乡,连电话都懒得打。当儿子有一天突然醒悟,母亲已经患了重病。他紧赶慢赶往家奔,而母亲已经去世,他痛悔不已。剧中没有什么新鲜的悬念和起伏跌宕的情节,但语言细腻、感情淳朴、真挚,像涓涓细流滋润着人们的心田,同时也拨动了有着同样经历与情感的人们的心弦。《再见,彼得潘》写一个有关成长的故事,通过女孩温迪的成长经历,写出了这一代人在成长过程中的烦恼、无奈、恐惧。当她们学业有成步入社会之后,迫切希望找到自己的位置,渴望爱情,渴望轻轻松松地生活。然而,工作的压力,生活的琐碎,不断地加重她们的烦恼,使她们产生种种困惑,她们因此常常怀念童年的“梦”。温迪在情绪最低落时也常常“回到”童年的梦境,然而这不仅无助于她的成长,也解决不了她的困惑与烦恼。经过现实生活的磨练,温迪终于懂得了,要成长就必须勇敢地告别童年,摆脱成长的恐惧,迎接现实的挑战。这无疑是一个具有普遍现实意义的戏,尤其是对那些正处在成长的十字路口的青年学生来说,每个人都可以从剧中看到自己的影子,同时,透过剧中人物也可以反思自己,校正自己。
这两部戏都得到了大学生观众的认可与赞扬,或许也可以说,通过这两部作品,人们逐渐看清了大学生戏剧的创作方向。那就是:大学生戏剧首先要有学生戏剧的特点,它需要青年学子们以锐利的眼光,去关注社会生活,关注自己的生活,以诚恳的态度去感知社会、人生,在作品中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和独特的思考,展示青春的律动,以引起更多的思考与关注。近年来大学生戏剧节演出的剧目如《等到戈多》《惊梦》等都是比较优秀的作品。从这一点说,大学生戏剧不需要追求题材的宏大、舞美的豪华、服装的艳丽,但品格要纯粹、视角要独特,思考要有锋芒。至于演出技巧上有些稚嫩,甚至不成熟,应该说是次要的问题。
(责编: p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