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老婆你别动》、《跟我的前妻谈恋爱》、《拿什么整死你我的爱人》……现在我们小剧场话剧的剧名充满了诱惑。”在昨天举行的全国小剧场话剧优秀剧目展演座谈会上,戏剧理论家毛时安批评了时下某些小剧场话剧用剧名吸引关注的现象,王晓鹰(微博)、杨绍林(微博)、代路、温大勇、熊源伟等戏剧家也就小剧场话剧面临的问题提出了犀利的观点。
娱乐也需人文关怀
市场品质取决观众
研讨会上,首先发言的北京导演王晓鹰围绕着“戏剧在商业中的传播与沉沦”展开话题:“小剧场戏剧、年轻人戏剧最具本质特性的实验戏剧就要消失,其实无论在小剧场还是在大剧场,发展到一定阶段必须强调品质。只有高品位、高质量才能给观众带来娱乐满足。娱乐道德可以简单理解为娱乐界提供制作精良的产品,并具有基本的人文关怀精神。娱乐既然是大众娱乐,就要对大众负责……如果主流戏剧院团过分追求经济利益,就会不经意间淡化了自己的责任,等同于制作通俗文化产品的民营戏剧公司。”
市场品质取决观众
上海戏剧理论家毛时安的题目是“纠结的小剧场话剧”,他认为小剧场有个判断好坏的标准,不在于观众的多少,而在于观众的品质。观众对艺术的欣赏水平越高,就会把小剧场的品质提升得越高,如果观众群体永远不能欣赏经典,那么这个市场是失败的市场。
山东剧作家代路则从自身在青岛看到的情况谈及小剧场话剧在中国城市的推广:“搞戏还得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不光是中国这样,美国也是这样,看音乐剧到纽约去,这是一个事实与现象。我生活在北京、上海之外,我想要大家知道那里的小剧场是怎么样的:低俗现象换取廉价的笑声,这个在各地都有,我也不知道他们为什么笑。媒体宣传居然这样说,‘这个戏可以爆笑127次’,后来我去看也没有笑。大家上了一天班去笑一下也未尝不可,一般的观众他想去笑一笑,当然我们也要笑,但笑声也是有高低之分的。我发现这些小剧场观众第一次笑了、第二次还笑、但第三次不买票了,这是一个恶性循环。观众很聪明的,我们不要低估了观众。”
相关新闻
《西厢记》拉开
国际小剧场戏剧节帷幕
作为第六届上海国际小剧场戏剧节的开幕戏,《西厢记》日前在上戏端钧剧场首演。7月份刚刚参加了阿维尼翁戏剧节上规模最大的OFF单元演出,这出经吉拉斯和曹路生改编后的《西厢记》受到了欧洲观众的好评。
第六届上海国际小剧场戏剧节将于23至30日在上海戏剧学院举行,届时将有来自6个国家和地区的10台剧目轮番上演。最终参演的主要剧目有韩国国立综合艺术大学的《“无所不在”工作室》、印尼雅加达艺术学院的《炸弹》、美国JackElliotProductions剧团的《美国留守女士》、法国CompagnieSoulierBarnes剧团的《归来》、北京的《北京好人》、上戏的新创剧目《孔门弟子》、《尘归尘》和《西厢记》等。
(责编: 子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