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文汇报:小剧场话剧廉价笑声淹没思想价值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9月22日17:10  东方网-文汇报

  已成为当代话剧重要组成部分的小剧场话剧,在蓬勃发展的同时面临什么样的危机和难题?昨天,由文化部艺术司、上海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主办,中国话剧艺术研究会、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微博)、上海戏剧学院承办的“全国小剧场优秀剧目展演座谈会”在衡山宾馆举行。

  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国家话剧院副院长王晓鹰(微博)以“戏剧在商业中的传播与沉沦”为题,直言我国小剧场话剧的现状。他提出,“在当下娱乐之风大行其道的文化消费时代,小剧场戏剧的精神根本:实验性、先锋性和思想价值几乎已难觅踪影。取而代之的是相当一些实用主义蔓延、泛娱乐化的‘三低剧目’泛滥,这类制作成本投入低、艺术质量低、道德水准低的小剧场话剧,刻意低俗,追求无聊,并美其名曰‘为紧张生活减压’。”

  戏剧第一属性不是逗人发笑

  据王晓鹰粗略统计,2010年初至2011年中,北京有350多个小剧场剧目上演,数量之多可谓壮观,然而上述的“三低剧目”竟然占到一半以上,令人咋舌。对此,王晓鹰指出,戏剧可以具有娱乐作用,但是戏剧的第一属性肯定不是逗观众发笑。

  “文华剧作奖”获得者、国家一级编剧代路提出,“这个戏可以爆笑127次”——某些媒体热衷于用这样的噱头,潜意识里好像笑点多=戏好。代路坦陈,自己经常在剧场观察周围的观众,并常常为笑点越来越低的现象咋舌——“好多人张大了嘴,似乎就在等着下一次狂笑的到来”。

  代路说:“笑也需要引导,就像相声中的笑有高雅和低下之分。观众第一次看戏笑,第二次还笑,第三次可能就不买票了。观众是不能被低估的。”

  “四个变化”背后是价值“虚脱”

  沪上评论家毛时安在发言中历数了他所记录下的光怪陆离的小剧场话剧的剧名:《我的老婆你别动》、《带个陌生女人回家》、《谁爱谁爱谁谁》、《拿什么整死你,我的爱人》、《真情勿扰》……

  他以“令人纠结的小剧场”为题,悉数了郁结于心头“不说不甘心”、“说了不忍心”、“多说很灰心”的三个变化。毛时安认为,小剧场话剧的思想价值,已从“前锋”变成了“后卫”,现在的剧场思考现状,远远落后于整个社会对生活的认识和思考,实验性被实用性取代,由精英化走向大众化,思辨性被娱乐性取代。毛时安认为,这四个变化背后,是价值的“虚脱”。尽管,小剧场话剧的观众数量正逐年累积,但毛时安坚持认为,判断小剧场话剧好坏的标准,不在于观众的多少,而应在于观众的品质。如果这个观众群体永远欣赏不了经典,那么这个市场,观众再多也是个失败的市场。

  向前飞奔的“箭”原地打转现“危机”

  王晓鹰继而比较了国际经济文化结构里成熟的戏剧生存样态,提出其合理的发展模式主要在于“实验、主流、商业”三者的互相依存、互相影响和互相推动的关系上。“戏剧艺术的发展像一支时间之箭,实验戏剧是锋利的箭头,主流戏剧是长而坚实的箭杆,商业戏剧则是宽宽的箭羽。实验戏剧最应该出现在小剧场里,最应该出现在年轻戏剧人的创作中。可是我们的许多年轻戏剧人和民间剧社却常常致力于在小剧场里制造廉价的笑声,这些廉价的笑声淹没了小剧场话剧的思想价值。”

  谈及剧场泛娱乐化的原因,王晓鹰分析道,年轻戏剧人因为热爱话剧而进行创作,同时又不得不靠话剧演出解决生存问题,于是以娱乐性演出获取经济利益便成了他们合乎逻辑的选择。这就使原本应该成为箭头的“实验戏剧”直接与“商业戏剧”这个箭羽相粘连,一支向前飞奔的箭就会变成原地打转的圆环。另一方面,话剧艺术的发展与观众的进步直接相关,观众鉴赏水平的提高又与其鉴赏经验的累积直接相关,如果观众只把走进剧场当作简单的“娱乐消费”,话剧艺术发展的外部机制也会出现影响久远的“危机”。

  本报记者  陈熙涵

(责编: 子时)

分享到:

   看明星八卦、查影讯电视节目,上手机新浪网娱乐频道 ent.sina.cn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