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东方早报:滚石30年,不只是音乐传奇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0月06日13:14  东方早报

  算上前世今生,滚石唱片(微博)已经超过30年了。

  早在台湾“金韵奖”期间,因为民歌时代的轰轰烈烈,为“滚石”积累了大量的音乐人才。从另外一个角度看,之前的“新格”、“海山”、“歌林”等唱片公司的掌门人,都没有段氏兄弟成立“滚石”时的意识。亏本于同名杂志的这对兄弟不仅讲究唱片品格,而且总是以概念唱片凌驾于他人之上。这其中,打的最大的牌子是——人文精神。其实,“滚石”收拢了一批文学志士和艺术家为他们“效力”。这其中包括吴念真和张大春。即使在制作上,段钟潭也是“放任”那些纠结的制作人数年磨一剑。

  人的顺境逆境只在旦夕之间,“滚石”一炮走红,得益于民歌运动的式微,那种一律清纯的校园女声远远满足不了市场,尤其不能满足台湾那个动荡的时代。另一方面,随着蒋经国推动经济改革,社会的阴暗面越来越被人关注,长期压抑的心理状态有了松动的迹象。那年,罗大佑带着自己的小样,于各大唱片公司兜了一圈,才被“滚石”招罗旗下。

  但罗大佑首先在“滚石”闻名于世的,是他为张艾嘉制作的唱片《童年》。大约在电影《闪亮的日子》拍摄时,配乐者罗大佑和女主演张艾嘉初识,直到罗在1982年写下《小妹》时,他们的温暖已成过去式,罗在创作上的深情浪漫和激烈批判向来是双管齐下的。同时,罗大佑的确在那个时代有唤醒民众的功能,而他的摇滚黑色旋风被当局严查,也是那时时局的必然。从音乐上来说,罗大佑的多变也遭来极端歌迷的指责,相对温馨的《家》就招致了很大的非议。正是在双重的压力下,罗大佑才离开中国台湾去了美国,中间还因创作《明天会更好》被当年国民党“大选”所用,几乎一个人背了那场大合唱的黑锅,也决定了日后他下决心去香港发展。

  “滚石”历年当红女歌手,都像一块天然质感优良的玉石,但真要横空出世,也需制作人的设计。从最早签约的女歌手潘越云(微博),直到后来的陈淑桦、辛晓琪(微博)、林忆莲(微博)……都是在一个个金牌制片人手上添光加彩。李宗盛是一个严苛的制作人,早在第二届“金韵奖”上,他就领衔“木吉他合唱团”获得了优胜奖。综观李在“滚石”乃至台湾流行音乐史上的贡献,恐怕创作人和制作人的地位还是高于他歌手的地位,尤其做红了一批女歌手。在“滚石”留下佳作的制作人还包括李寿全、李泰祥、小虫和陈升等等。

  “滚石”幸运的是,自成立到1999年一直是盈利的。尤其到了忧郁王子王杰的唱片大卖的时候,“滚石”开始意识到了音乐以外的包装在市场上的颠覆性,1988年,陈升首张大碟《拥挤的乐园》一上来并没大卖。当时“滚石”文案美誉其为——“一张‘反流行’的怀旧音乐”。这也是“滚石”人文精神的尾巴。顺便提一句,“滚石”的文案也曾经是大家超越的目标。

  “滚石”到了1990年代之后,几乎一直是在负经营中顽强抗争着,国际四大唱片公司进入台湾收购大小唱片公司。当“飞碟”被华纳唱片收购时,“滚石”选择了不坏身体而抗争到底,他们甚至签约香港红歌星。张国荣在影坛留下《霸王别姬》之后,选择了“滚石”继续发展音乐,但他在“滚石”经历了“珠黄时代”和“赤色时代”之后,还是告别了“滚石”。这个时期,“滚石”已经开始从培养实力明星,向培养偶像明星发展。

  直到“滚石”把市场对准了日韩,并让苏慧伦(微博)的音乐里融入“日韩风”,我们看到了巨人虚弱的身影,“滚石”把战线实在铺得太开了。这也包括成立子公司——“魔岩文化”。“魔岩”曾经在海峡两岸推出过包括“魔岩三杰”等有个性的唱片,但在那个完全商业化的音乐大环境下,等待“滚石”的是更大的入不敷出。

  回首“滚石”一路走来,是台湾政治、经济和大众文化发生剧变的过程,也是整个全球唱片工业走向没落的过程。“滚石”留下的经典,几乎成了好几代人的美好记忆。

  相信下一个十年,“滚石”的神话很有可能只在记忆里。

(责编: 柳星张)

分享到:

   看明星八卦、查影讯电视节目,上手机新浪网娱乐频道 ent.sina.cn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