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香港电影现实题材受青睐 有望重振风采走出低迷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0月23日15:50  北京晚报微博
电影《桃姐》剧照 电影《桃姐》剧照

  在今年揭晓的第68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中,香港老牌女星叶德娴凭借在许鞍华导演的影片《桃姐》中层次饱满的表演,击败奥斯卡影后凯特·温丝莱特等大热人选,成为首位荣膺威尼斯影后的香港女演员。继去年《岁月神偷》荣获柏林影展水晶熊奖后,港产片于国际影坛上再获佳绩,令近年颇为低迷的香港影圈为之一振,更让业界坚定对港产片的信心,再度整装待发。

  与《桃姐》同期威尼斯参展以金融为题材的影片《夺命金》,虽然没有夺得奖项,但由于《桃姐》的正面影响,重新唤起了港人对“香港制造”的热忱。该片20日首映便获得票房54万港币,连同优先场累积达118万,票房直追上半年的重头大作《窃听风云2(微博)》。港产片的精神气势,在港人的觉醒中逐步恢复。

  港产片没落原因

  人才外流和盗版令元气大伤    

  走过上世纪80年代那段新浪潮电影蓬勃发展的“黄金时代”,90年代末期港产片开始大量减产,雪上加霜的人才外流和盗版猖獗,令香港电影元气大伤。而近年来的市场萎缩、竞争激烈,香港电影业甚至被韩国、泰国等后来居上,抢走了本地相当大的市场份额。回想1986年的港片票房冠军《英雄本色》,当时便已能拿下3400多万港元票房。在二十多年后的现在,2010年,香港电影在数量上不足50部。不少影迷担心:昔日的金字招牌将可能走向衰败。

  原因

  片种稀少 演员断层

  有批评声音指香港电影片中缺乏创意。在电影工业百花齐放的年代,港产片来来去去都是黑社会片、爱情片和喜剧片。而演员面孔单一,接班出现断层,亦让观众觉得审美疲劳,直称“十几年没有新面孔出现”。不少香港影人前往国外或内地发展。业者分析,在经济主导型的香港社会,电影投资者只想赚钱的占大多数,观众也只想花钱买娱乐,大家都不想枉费脑筋精神。为了生存空间,创作人一味迎合市场,创意受阻。单靠大撒金钱、以大明星堆砌“大片”,徒具哗众取宠的形式,而缺乏电影最基本的情感灵魂。

  《桃姐》 香港电影新浪潮的绝唱

  电影《桃姐》改编自香港影人李恩霖与家中保姆的真实故事。叶德娴所饰演的家佣桃姐倾尽毕生,侍奉富户一家五代六十余年,昔日的大家族时过境迁,桃姐年老后不幸中风,被她照顾了一世的大少爷(刘德华饰),在其生命最后一程中,转而成为她的“照顾者”,为她养老送终。该片被威尼斯电影节主席马克·穆勒盛赞为“香港电影新浪潮的绝唱”。近年来被频频诟病失去主体性、丧失本土创意的港产片,凭借《桃姐》传统人文情怀的素材,在国际视野中重焕光彩。

  题材 写实主义更受青睐

  作为当年香港新浪潮创作者中屈指可数的留守导演,许鞍华一向以对人情滋味明察秋毫而见长。她懂得怎样立足生活、怎样在看似平凡的生活中,抽取令人动容的情绪节点,并在影片中以白描方式加以呈现。与去年拿奖的《岁月神偷》类似,《桃姐》讲述本港普通市民的故事,反映的是地道香港特色和生活题材的电影。之所以能够获得海外电影评判和观众的青睐,完全是靠电影真挚感人的情怀、演员细腻投入的演出,亦彰显出写实主义题材从未过时的能量。

  电影人 香港导演大有作为

  为了鼓励本地影人及为港产片吸引更多的关注,近日香港电影资料馆与资深影评人及研究者选出从1916至1999年“百部不可不看的香港电影”,许鞍华作品占四部,包括《疯劫》、《投奔怒海》、《撞到正》及《书剑恩仇录》,另外包括周润发主演的《英雄本色》及《秋天的童话》等。担任活动推广大使的香港演员任达华(微博)坦言希望借重映百部佳作的机会,能引起更多人关注和讨论香港电影。

  新一代的香港导演们,也在紧锣密鼓地缔造原味的本土题材影片。去年凭《打擂台》夺下金像奖最佳影片的导演郭子健(微博)将会拍摄港式幽默的《三藏伏魔》,而借《志明与春娇》拿下金像奖最佳编剧的麦曦茵,刚刚写完了贺岁片《七十二家租客》续集剧本,现正筹拍一部以香港演唱会为背景的年轻题材电影,从《前度》开始,她已经得到了英皇电影(微博)的有力支持。  本报特约撰稿 魏杨

(责编: pp)

分享到:

   看明星八卦、查影讯电视节目,上手机新浪网娱乐频道 ent.sina.cn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