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那些年》为何能横扫香港票房?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0月27日11:00  南方都市报微博

  截至本周二,台湾电影《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下简称《那些年》),在香港票房共收15071.781万港元,而这只不过是上画六天的数字。香港媒体早前已报道,这部片的开映数据,已打破了《无间道》、《色,戒》甚至今年《3D肉蒲团之极乐宝鉴》的纪录,按目前走势,有望超过《3D肉蒲团》而成为香港地区年度华语片票房冠军!

  我们再看看同期其他华语片的票房数字:在内地已收过2亿的《白蛇传说》,同样上画六天只收480万;三级片《蜜桃成熟时33D》,公映20天收237万;《辛亥革命》收156万,《竞雄女侠·秋瑾》收75万,《夏日乐悠悠》收22万,至于《画壁》更只上一周就下片了,数字也是惨不忍睹!

  大家并不诧异于港片、合拍片、主旋律片这些电影的生意不景气。因为过去这些年,香港观众对华语片已“麻木不仁”,提不起什么兴趣。就算地道如叶念琛的一些电影小品,又或者纯打本土观众口味的(如《喜爱夜蒲》等),票房也就徘徊在七八百万之间,能过千万票房的,而是有甄子丹、古天乐等热门明星撑场,又或者像贺岁片那样的应节作品。香港电影票房,对已习惯北上赚人民币的电影人来说,已俨如一潭死水,不抱什么期望!

  然而,像印度片《作死不离3兄弟》(《3idolt》,内地译为《3个傻瓜》),又或者像《那些年》,从台前到幕后,几乎完全是陌生名字,前者上画55天已收一千二百五十多万;后者,更正在缔造奇迹。大家不禁问:是什么原因令到这部只不过描述一班中学生追女仔的台湾青春片,能有如此佳绩?

  在我看来,香港人虽然对柯震东陈妍希这些演员名字感到陌生,但对九把刀这位台湾新一代作家,却也算熟悉和热捧。在香港的书局里,九把刀作品已拥有自己的专区。《那些年》算是九把刀的成名作,早在五六年前已有人介绍给我,说这小说可拍成电影。最后九把刀和他的小说全签了给资深制作人柴智屏,制作过《流星花园》的柴姐,其眼光准确不容置疑!

  此外,《这些年》的风格的确能勾起学生哥们的共鸣,但内容和情节却完全的台湾味,没有对其他市场作任何的妥协!但正是这种忠于自己的精神,使得九把刀虽只不过是第二次执导(之前拍过三分一部《爱到底》),却完全能贯彻自己的所思所想。而年轻人的恋爱故事,本来就没有国界,关键点是能否真的打动人心。“一个坏小子加上一班有趣的同学,一起追一个善良漂亮的女孩”这两句话,相信已能在很多人的心灵里勾起不同的回忆,从而找到代入感和投入感!

  当然,电影化之后的《那些年》,增添了很多盐花(港俚语,比喻带色情内容)和有昧笑料。九把刀搞笑地说男主角柯震东的露屁股镜头有神奇作用。这些“加料”能在观影时起到剧场效应,只要找得年轻人一句“很过瘾”,口口相传的威力,比什么硬广告都更管用!

  从《那些年》的“成功”去回望港产片近年的“失败”。主要原因是,编导们都只懂计算地去拍片,计算明星效应,计算成本,计算绰头,计算市场……却没有从“心”出发,真情实意去拍一部忠于自己,忠于感觉,忠于赤诚的作品!

  《那些年》给我们的启示,原来,这种“忠于”才是最可贵的!

  南都特约娱评员文隽

(责编: 羊小米)

分享到:

   看明星八卦、查影讯电视节目,上手机新浪网娱乐频道 ent.sina.cn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